2016年12月28日,2017雞年賀歲幣開始預約了,各地預約踴躍,這次是每個證件可以預約40枚,并且是一次投放,集中程度更大于之前的紀念幣,也許正是由于可預約的數量較多,很多省份都在預約當天完成預約量,很多人抱怨雞幣比中山幣還難預約。當然預約的快并不意味著兌換率也有這么高,畢竟預約不需要成本,不用提前支付,大家完全可以能預約多少就預約多少,等到雞幣上市后看價格走勢,當然如果價格上漲有利可圖自然全部兌換,如果價格起不來,恐怕就沒多少人會兌換了。
中國的紀念幣市場就是這樣,所有一切都以盈利為目的。純收藏的人有多少,肯定沒多少,目前集郵的也就是60萬,集幣的即使多一點,恐怕也不超過200萬人,即使雞幣一人一卷都供大于求。現在動輒三五億的發行量最后賣給誰去?羊幣之前的紀念幣少則1000萬,多則一個億,相對還是量比較少的,也比較符合中國市場的承受量。而從抗戰開始五億發行量變成常態。由于發行量有了幾十倍的上漲,原來升值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紀念幣不復存在。
原來的紀念幣沒有預約,發行量少,一個人口80萬的地級市可能連20000個都輪不上,這點量一般老百姓想兌換難了,還不夠銀行內部人士瓜分的呢!那個時候由于紀念幣市場價是面值的數倍誰也不會想著花了他。正是由于早期紀念幣發行量較少,且兌換制度的的不公平性,促使了某些幣價格的昂貴。但現在的紀念幣三五億,并且完全公開預約兌換,你有我有大家有,升值神話已經不見了。很多人換了一看沒有升值,就想花掉,這也是人之常情。郵票打折了很多人就用來寄掛號包裹,紀念幣本質就是人民幣,理應可以想人民幣一樣流通才對。但實際情況是紀念幣要流通還真難,商家幾乎沒人收,比用郵票寄信難多了。
目前來看航天紀念鈔大部分銀行可以存了,但紀念幣存銀行還是很困難的。如猴幣,目前市場上幾乎沒人收散幣,價格和面值相當,在沒有任何升值的情況下又無法流通,很多人想到去銀行換回10元的紙幣,但銀行以無法鑒別真偽為由不收,試問銀行尚不能鑒別真偽,那哪里可以呢?為何存紀念幣如此之難呢?原因還在央行,因為央行沒有在其流通性上大做宣傳,再加上目前流通普通硬幣沒有10元和5元的設置,商家一般不收,銀行又存不了,自己發行的人民幣自己都不承認,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國家顏面何存。這也是大家抱怨央行圈錢的原因。
發行量大不怕,只要能流通就行,大家只是整錢換零錢而已。想當年文革票發行量都是幾個億,照樣不也用成珍郵了嗎?紀念幣如果能像普通人民幣那樣使用,其基本價值就得到了保證。希望央行不要失去信譽,泱泱大國,誠信為本,讓自己發行的錢真正能流通起來,不要變成廢銅爛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