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始紀念幣(鈔)有了預約制度,對于普通人來說平價買幣更容易了,但也伴隨著紀念幣(鈔)發行量猛增,由改革前1000-8000萬漲到1-5億,明顯還是太多了,再加上全民預約,紀念幣(鈔)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預約制度之后發行的紀念幣(炒)的市價如何。
實行預約制度之后發行的紀念幣總計17種,紀念鈔2種,原先主流1元面值的紀念幣僅發行了1種,抗戰70周年;5元面值4種,占23.5%;10元面值12種,占58.8%。很明顯10元面值已經代替了原先的1元面值,成為紀念幣主流。面值越高,銀行獲利就越大,畢竟紀念幣流通性很差,1元面值還能勉強流通,但10元基本上沒有商家會收。雖然紀念幣不要了可以到銀行換回普通人民幣,但畢竟還是挺麻煩的,又有多少幣會流回到銀行呢,恐怕不足一成。
紀念幣的發行量最高時期集中在2015-2017年,2018年開始減量,從原先的2.5-5億,減少到1.2-2.5億,但總體還是太多了。很多國家都有發行普通紀念幣,一般都是可以流通的,找零錢就能出現一兩枚紀念幣,但在中國流通性非常差,這是因為流通人民幣就沒有10元或5元的硬幣,這樣一來高值紀念幣很難流通。如果銀行能保證紀念幣正常流通,對于紀念幣消耗能起到一定作用,也可以推動其升值。顯然為了自身利益,央行也不打算這么做,寧愿你回存銀行,也不想推動其流通。
紀念幣從原來1000萬增加到現在一億以上,收藏價值大打折扣,雖然普及性比以前強了,但升值率降低很多。現在收藏紀念幣和預約制度之前已經大大不同,指望著出現原先幾十倍上百倍的漲幅已經是白日做夢。只為收藏而收藏,可能才是收藏的真諦吧!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