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虎年賀歲幣發行公告公布了,除了10元的流通幣外,還有兩枚金銀紀念幣,分別是面值10元的1克金幣和面值3元的8克銀幣,但金銀紀念幣是不可能面值兌換的,只能溢價購買,而且溢價的幅度還不小,金幣預計500元起,銀幣預計130元起,比實際金銀的物料成本要高得多。
為何金銀紀念幣不能面值兌換呢,如果面值不能兌換,紀念幣上的面值還有什么用?最常見的金銀紀念幣是熊貓幣和生肖幣,發行量相對較大,就以熊貓紀念幣為例,8克金幣面值100元,5克金幣面值200元,30克金幣面值500元,50克金幣面值800元,100克金幣1500元;銀幣則要便宜得多,30克銀幣10元,150克銀幣面值50元。面值的設定和重量有關,但又不是金銀價值的體現,只是貨幣的面值,如果拿出去花也只能當面值來花,應該沒有人用金銀紀念幣來買東西,那不就賠死了。
金銀紀念幣依舊是法定貨幣,這點毫無疑問,只不過面值并不是價值的體現,這點和流通紀念幣是不同的。流通紀念幣材質多為銅合金或鋁合金,價值不高,平均到一枚硬幣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記,面值10元或5元都是可以充當人民幣來交易的。而金銀紀念幣本身的材料價值遠高于面值,1克黃金大約370元,1克白銀4.6元,按照材料計算,30克金幣大約11100元,30克銀幣138元,但面值僅500和10元,和物料價值相差太多了,如果能夠面值兌換,那面值就不能定這么低了,必須得和物料價值差不多。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金銀紀念幣都是虛面值,但也有部分國家是實面值,可以按照面值兌換的。當然這樣一來占便宜的就是消費者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