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前面給大家介紹了/1一套一枚。在我國的郵票發行史上,紅十字題材的郵票發行起步較晚,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從未發行過紅十字郵票。新中國成立后,原郵電部于1955年6月25日發行了第一枚紅十字郵票———紀31《中國紅十字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這也是我國的第一套醫療衛生郵票;1984年5月29日,原郵電部又發行了J102《中國紅十字會成立八十周年》紀念郵票。
國際紅十字會的誕生國際紅十字會誕生于1863年2月9日,創始人為亨利·杜南。后人為了紀念杜南,就把他的生日5月8日定為國際紅十字日。中國紅十字會的發展歷程或許細心的集郵愛好者已經發現了1984年和2004年發行的郵票,其發行時間并不相同:前者為5月29日,后者則是3月10日,這是怎么回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說起。1904年2月,日俄戰爭在我國的旅順爆發。為救援東北戰地難民,上海沈敦和等人,聯合英、法、德、美各中立國人士,于3月10日組織成立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5月29日訂立暫行章程。這也就解釋了為同一個紀念日發行的兩套郵票,有著兩個不同的發行日期的原因。
1906年,當時的清政府派駐英公使張德彝赴瑞士簽訂日內瓦紅十字公約。這是日內瓦公約自1864年簽訂以來首次修訂。在日本為此次協議簽訂而發行的明信片中,大清國的龍旗也在上面,這是早期中國參與世界紅十字運動最好的證明。明信片上的一男一女分別為紅十字運動的創始者亨利·杜南和先驅南丁格爾,他們都從事過戰場救護。1907年,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改名大清紅十字會;1911年改名為中國紅十字會;1912年1月15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正式承認中國紅十字會。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紅十字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紅十字會性質由全國性人民衛生救護團體(1950年),到全國性人民衛生救護、社會福利團體(1985年),再到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1993年)。可以看出,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內容不斷增加,領域不斷拓寬,外延不斷擴大。反映在郵票上,雖然我國只發行過三套紅十字郵票,但充分展現了三個時期的特點。
早期紅十字運動中的代表人物
國際紅十字會的誕生以及隨后相應條約的簽訂,標志著紅十字運動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運動開始發展起來,并得到國際法的保障。在紅十字運動誕生的前夕,就出現過紅十字運動的先驅人物,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為醫務界所熟悉的、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一1856)中從事戰場救護的英國人南丁格爾。南丁格爾是現代醫務護理創始人,為表示對她的尊敬與景仰,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設立南丁格爾獎章,以表彰各國在護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護士。1926年,葡萄牙發行了1套2種紅十字附捐郵票,畫面為提著油燈看護病人的南丁格爾,這是世界上第一套南丁格爾專題郵票。此后,世界約20個國家和地區都發行過南丁格爾的紀念郵票。
1913年,中國女界紅十字會成立。雖然在有關的文獻上,對于女界紅十字會的介紹并不多,但是從一枚早年中國女界紅十字會贈送的明信片上,我們可以對其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這枚明信片的中間是紅十字標志,兩側分別為中國女界紅十字會名譽會長徐世昌夫人和理事長熊希齡夫人的肖像,中間則是中國和法國國旗,并有篆書“中國女界紅十字會贈”的字樣。值得一提的是,熊希齡夫人朱其慧在我國早期的慈善事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世界紅十字郵票的分類
縱觀世界各國和地區發行的紅十字郵票,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個為紀念紅十字會以及著名人物周年而發行的郵票,另一類則是以“紅十字”郵票為載體的附捐郵票,其中芬蘭自1930年起,連年發行“紅十字”郵票,附捐郵票種數之多占已發行郵票種數的四分之一。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于1915年發行的加蓋有紅十字會標志的附捐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套以“面值+附捐額”樣式發行的,現在這一樣式已被世界各國(或地區)郵政部門廣泛采用。
從1914年開始,很多國家和地區先后發行了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郵票,尚未發行紅十字郵票的僅為少數。各國除不定期地發行有關紅十字的紀念、附捐、免費等類郵票外,有些國家則堅持按期發行。幾十年來,形成系列的紅十字郵票,如英聯邦國家1963年發行的同圖案紅十字百年紀念郵票35套,每套2枚,共70枚。法國、芬蘭、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每年也都要發行紅十字系列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