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傳統美食,它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
那么豆腐到底是誰發明的呢?據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傳說西漢淮南王劉安(圖1,2005年安徽淮南“淮南王劉安”紀念郵戳)在八公山(今安徽省淮南市境內)上與手下八位賢士修煉仙丹,誰知仙丹沒有煉出來,卻無意中做出了美味的豆腐。從此之后,豆腐的制作方法就流傳開來,淮南王劉安被人們譽為“豆腐始祖”;八公山(圖2,2009年安徽淮南“八公仙境”風景郵戳)自然也就成了豆腐的發源地。2007年9月,安徽省淮南市被中國烹飪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豆腐之鄉”。
豆腐的制作工藝其實并不復雜。選用的主要原料為黃豆(圖3,紀60《一九五八年農業豐收》郵票),主要工具是石磨(圖4,澳門《傳統工具——石磨》郵票極限片),經過泡豆——把黃豆泡軟、磨漿——放入石磨磨成豆漿(圖5,2005年安徽淮南“第12屆中國豆腐文化節”紀念郵戳)、濾漿——用紗布濾去雜質、煮漿——將豆漿煮熟、點鹵——點入鹽鹵或石膏使豆漿凝固、成型——壓制成型等六道操作流程,雪白嫩滑的豆腐就制作出來了。
如今,豆腐已成為中華美食的代表食品之一。國內許多地方因做豆腐而聞名,甚至地名中都有“豆腐”二字,如云南昆明的“豆腐營”(圖6,“昆明、豆腐營”郵政日戳)、四川成都的“豆腐街”(圖7,“成都、豆腐街”郵政日戳)等等。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它就象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豆腐已不僅是一種美食,而上升成為一種文化。在豆腐的發源地淮南,每年都會舉辦一屆“中國豆腐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6屆。“中國豆腐文化節”甚至被國際節慶協會評選為“中國十大節慶”之一,豆腐的國際影響力可見一斑。(作者:李忠)來源:淮水極限客http://blog.sina.com.cn/huainanli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