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明信片從表現形式來講是舶來品,但明信片的內容卻多表現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和市井生活。這里發表的這些圖片,是比較鮮見的舊上海的一些風土人情照片……
早在1840年,英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俗稱“黑便士”的郵票,而明信片出現則較晚。1869年,奧地利郵局發行的印有2元面值的預付郵資明信片為公認 的首枚明信片,中國最早的郵資明信片發行于1897年8月。
中國的明信片從表現形式來講是舶來品,但明信片的內容卻多表現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和市井生活。明信片的出現,一方面給人們帶來了通信上的便利,另一個方面也無意中記錄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今天看來,這些老明信片成了不可多得的舊中國的圖像資料。
上海開埠后,發展迅速,大批歐美人士紛紛前來經商,一時曾有“東方冒險家樂園”之稱,中國的一切都引起歐美冒險家及其家屬們的興趣。但由于當時照相術剛發明不久,器材笨重,照相要去專門的照相館,他們為了向家人報道其所見所聞,便傾向于使用明信片,于是明信片應運而生,尤其是以人物和風光為題材的照片明信片,流通更為普遍。反映風土人情的明信片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明信片內容涉及面很廣,如仕女圖、少年的服飾及穿戴、餐館的就餐方式、來自各地的新移民等,都帶有舊上海的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們成為表現舊上海最典型的圖像資料。
這里發表的這些圖片,是比較鮮見的舊上海的一些風土人情照片,帶有強烈的時代特證,為我們了解舊上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可視圖像。也許你看到過一些以舊上海為背景的電影或電視,但大多數道具和服裝與歷史的真實都相差甚遠,其原因就是對舊上海的歷史面貌缺乏直接的資料考證。這組明信片的刊出,或許能使想了解舊上海乃至當時全中國風土人情的讀者得到一些真實可靠的資料。同時,也會勾起人們對舊中國一段歷史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