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1日上海世博會如期開幕,我國的世博會系列郵票發行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上海世博會相關郵品的行情卻是不升反降,如2009年發行的“中國世博會”小版張由24.5元降至24元,“上海世博園”小版張由20.5元降至19.5元。
對此,集郵愛好者回顧和審視了世博會紀特郵票的設計和發行,發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
設計思路已成定勢
縱觀上海世博會系列郵票,其從2007年開始發行到今年結束,歷時四年共有四套11枚和小型張1枚面世。觀其規劃思路、設計理念,與北京奧運會系列郵票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如兩個系列都是“會徽和吉祥物”打頭陣。2005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和吉祥物》發行,2007年則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和吉祥物》問世;然后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為北京奧運會推出了“競賽項目”、“奧運場館”,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為上海世博會發行了《中國與世博會》和《上海世博園》;等到開幕式,2008年就有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2010年則是《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
更為有趣的是,這幾年發行的廣州亞運會系列郵票也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所以,很多集郵愛好者都在感嘆,國際盛會的郵票設計總覺得似曾相識,這都是慣性思維在作祟!因為一遇到國際盛會郵票,設計者的腦子里總也離不開會徽、吉祥物、場館這些郵票“常客”。久而久之,國際盛會郵票設計變得千人一面,毫無創新可言。
如何走出這種設計怪圈,集郵者已經說得太多,幾近陳詞濫調了。如果郵政部門能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相信國際盛會郵票設計個性化時代的來臨將為期不遠了。
市場表現乏善可陳
雖然世博會郵票的設計和發行因循守舊,但在各大郵市上其貨源卻是供應充足,價格運行平穩,有的僅僅在面值附近徘徊。如《上海世博會會徽和吉祥物》目前售價為2.5元,《中國與世博會》賣9元,《上海世博園》郵票則售9元,其小型張售價8元。
至于《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市場人士預測,如果印量與前幾套保持同等水平,估計價格也會波瀾不驚。但依慣例《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郵票的印量不會少于前幾套,那么郵商想借此大賺一把的念頭將會落空。
“就目前的市場來分析,曾經司空見慣的題材炒作和購銷兩旺盛況并沒有眷顧上海世博會系列郵票,近年來郵商在此獲利也是平平。”有郵商介紹說:“上海世博會系列郵票在郵市差強人意的表現,可能是因為此系列郵票的印量太高,但如今紀特郵票在通信領域消耗并不明顯,這種供大于求的差別自然讓它們在郵市上的表現不溫不火。”
更讓郵商擔憂的是,隨著上海世博會的落幕,世博會系列郵票的價格是否會像北京奧運會系列郵票一樣而一路下滑,甚至沉淪到面值之下呢?“也許介于此種擔憂,郵市投資者對世博系列郵票的熱情并不高。”
“斷腿”郵品有損集郵
不過,郵政部門并未因上海世博會系列郵票乏善可陳的市場表現而有所退縮,反而借著上海世博會的東風,順勢推出了琳瑯滿目的“斷腿”郵品。
比如5月1日推出的《精彩世博 世界珍郵》紀念郵冊,匯集了近百個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國家和地區以 “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發行的相關郵票,以及43個國家和地區場館的珍貴個性化郵票,還有首次限量發行的《上海世博園》小型張四連張等郵品。
“但1.39萬元的銷售價也令普通集郵者咋舌。”集郵愛好者感嘆說:“《上海世博園》小型張四連張是新生事物,由于溢價銷售,不可能有集郵者拿去實寄。因此‘四連張’也就成了脫離郵政用途的集郵品。”不過,香港和澳門特區也發行了四連小型張,那里卻是按面值出售。此中的緣由值得探究,更值得有關部門深思。
同在5月1日推出的還有《郵覽世博》卡書,內含上海世博會系列郵票四方聯、《上海世博園》小型張、《上海世博園》和《中國與世博會》版式二。
“其實,這些郵品的價值平平,如此卡真正吸引集郵者的是內有《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特殊版式1版。而特殊版式并不零售,只在冊內加價銷售,卡書高達178元。”很多集郵者表示:“世博會系列郵資票品已淪落為斂財工具。這是否有損中國郵政的國際形象,不言而喻。現在,郵人已經將其歸入‘有害郵品’之列,這對本已大顯頹勢的集郵事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劉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