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1865年5月17日,法、德等20多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國際電報公約》,并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1932年改稱為國際電信聯盟。1968年,國際電信聯盟第23屆行政理事會作出決定,將其成立日――5月17日定為"世界電信日"。從第二年起,每年5月17日,各成員國均開展紀念活動。
在信息時代,通信已經成為社會交往中須臾不可離的手段。各種通信手段,如信件、電話、電報、傳真等,把人們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但是,在100多年以前,人們相互間傳遞信息還只有靠人來遞送。進入19世紀以后,對于電的研究有了進展,以歐姆、安培、埃爾斯特德、高斯、韋伯、享利為代表,法國、德國和英國等歐洲國家及美國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發現了電流的性質、磁的作用,直到法拉第發現可稱作這一連串研究的頂峰的電磁感應現象,開創了這個世界前期電磁學應用的新時代。美國人莫爾斯在1837年制成電報機,發明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簡單而易于操作的電碼信號,于1838年在紐約進行了相距16公里兩點間通信的公開試驗。1844年5月,得到美國議會的批準和支持,架設了華盛頓至巴爾的摩之間250公里的通信線路,開始了有線電報通信。1851年11月,英國的多佛至法國的加來間開設了海底電信線路,這是國際間電報通信的第一條線路。緊接著,英國和愛爾蘭之間,意大利的撒丁島和科西嘉島之間,跨越地中海和黑海的海底電纜也相繼完成。1858年,第一條跨越大西洋的海底電纜動工興建,于1866年竣工。與此同時,為使電報通信發揮更大的作用,1865年5月17日,法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巴黎簽署了(國際電報公約),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會后,1872年法國和美國之間、1874年葡萄牙的里斯本到巴西之間的海底電纜也鋪設起來。此外,1869年還成立了承辦倫敦和印度加爾各答之間電信業務的印歐電信公司,連接歐洲和亞洲全長1萬6千公里的電信線路也開通了。19世紀末,印度和澳大利亞,20世紀初跨越太平洋的加拿大至澳大利亞的海底電纜也先后完成。這樣。電信已成為瞬息之間連接世界主要國家的大動脈。1932年,國際電報聯盟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會議,更名為“國際電信聯盟”。聯合國成立后,1947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同年簽訂新的國際電信公約,1952年修訂公約,確定其宗旨是:維持及推廣國際合作以改進電信的合理使用,促進發展技術設備及協調各國之行動”等,會員國分正式會員和準會員兩種,組織機構有全權代表大會行政理事長、總秘書處、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和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總部設在日內瓦。1968年,為了紀念該組織的建立及強調電信的重要作用,國際電信聯盟決定把5月17日定為“世界電信日”,要求各會員國從1968年起,每年的這一天都要開展紀念活動,并鼓勵發行紀念郵票。為使電信日的紀念活動有一定的連續性,國際電信聯盟每年規定一個紀念主題。
1981年5月17日的世界電信日主題為“電信與衛生”。在社會生活中,電信與衛生不僅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對衛生事業的發展也有顯著作用。當人們生了急病或遇上交通事故等意外情況,首先就會想到利用電話與醫院、醫生取得聯系。當人們發現鼠疫、霍亂等傳染病,也會想到利用各種通信工具,報告給衛生部門,采取措施,防止蔓延。衛生部門宣傳衛生、保健、計劃生育知識和普及衛生教育時也離不開電信。電信在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電信技術也正在促進醫療技術迅速發展,如利用閉路電視監護病人、分析病理、進行會診等,電信技術與衛生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我國作為世界電信組織的會員國,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職責,響應這一國際組織的號召,發行了這套紀念郵票。畫面主圖為象征電信的五條彩線,圍繞著象征衛生的一根注射針作放射狀,表達出電信與衛生密切相關的主題,其右上角為世界衛生組織徽志,其左上角為國際電信組織徽志,兩顆徽志的呼應,表現出電信與衛生不可分割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