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中國文化遺產日,體現了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自從2006年設立以來,今年已經是第五個了。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積淀很深厚,連綿不斷的國運雖有朝代的的更迭,但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時至今日,祖先留下的各種文化遺跡隨處可見。中國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蘊,當代的我們應該更好的傳承并發揚光大,讓今天的人們都知道中國文化的久遠,只依靠每年的一個文化遺產日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配合中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邢臺郵政6月12日啟用“中國文化遺產日”紀念戳一枚。主圖為中國文化遺產日的標志“太陽神鳥”和“邢侯簋”。
邢侯簋是邢侯為祭祀自己的父親周公而鑄造,周公因輔佐周武王、周成王有功,其四子姬苴被封為邢侯,封邑在邢,就是今天的河北邢臺。邢侯簋舊稱周公彝,1921年出土于河南洛陽,為圓明園珍藏文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將此物掠走,現藏于英國倫敦博物館。有68字銘文:“隹三月,王令榮內史曰井侯 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拜稽首,魯天子厥瀕福,克奔走上下,帝無冬令于右周,追考。對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冊王命,乍周公彝。 ”
有著3500多年建城史和6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邢臺,被稱為“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國”,幾千年來,邢臺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明,井、冶鐵、邢窯白瓷、郭守敬天文水利技術在中國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雖然邢國國祚不長,但確是中國邢姓的發源之地。
邢臺在2006年6月10、2008年6月14日、2009年6月13日為“文化遺產日”刻制紀念戳,此次是邢臺的第四枚“中國文化遺產日”紀念戳。
這枚紀念戳為膠質,規格為30X70mm,策劃:楊文忠,設計:楊文忠、張世昌。來源:聞鍾http://blog.sina.com.cn/spac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