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了一套《外國音樂家》郵票;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4位外國著名音樂家走上了中國方寸。是日,全國各地郵政局紛紛啟用了各式各樣的《外國音樂家》新郵發行紀念郵戳,供集郵愛好者蓋銷制作首日郵品。
近日,筆者收到西安郵友寄來當地的“外國音樂家”紀念郵戳(圖1)。當筆者第一眼看到這枚紀念郵戳時,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再仔細端詳戳圖,終于想起這是一枚美國郵票的圖案。沒費多大事兒,筆者就從郵冊中找出這枚郵票來(圖2)。把郵票和郵戳一對照,不難看出紀念郵戳的主圖幾乎是照搬這枚美國郵票的,不同之處是郵戳圖案降低了帽子的高度,并在帽子里面加上“外國音樂家”字樣;還在人像下方添加了樂譜。通過查閱《中華世界郵票目錄·美洲卷》,得知這枚郵票為美國1984年4月16日發行的《國家檔案館50周年》郵票,全套一枚,圖案為林肯和華盛頓的頭像剪影。眾所周知,華盛頓和林肯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總統,他們啥時候變成音樂家了?西安“山寨版”的“外國音樂家”紀念郵戳也太“雷”人了吧!
據筆者估計:西安郵政局在設計“外國音樂家”紀念郵戳時采用“拿來主義”,誤把印有美國總統頭像的郵票當成音樂家郵票了。可以肯定的是,設計郵戳的人并沒有讀懂那枚美國郵票,也不認識郵票上兩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才鬧出了“張冠李戴”,把政治家當成音樂家的笑話來。
設計郵戳是件嚴肅的事情,時下全國各地紀念郵戳滿天飛,其中真正設計精美的并不多。可以說“拿來主義”和“東拼西湊”是紀念郵戳常用的設計手法;當然這種方法也不是不可以用,但用之前是否應該搞清楚“拿來”的到底是不是可用之材?如果大家在設計紀念郵戳的時候都多一點仔細、認真,少一點隨意、“想當然”,這種粗制濫造的錯戳或許就可以減少或避免,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音樂家”紀念郵戳上刻“政治家”頭像的笑話了。(子心)來源:淮水極限客http://blog.sina.com.cn/huainanli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