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之后的郵市行情,一直不樂觀,其間雖然也有幾次沖高的欲望,可往往都是無功而返,反而向下尋求支撐位。現在有了一些可喜的現象,老票精品在“金猴”的帶領下,正走出一條上升通道,如今熱點也是不斷涌現,成交漸趨活躍,整個市場的大環境正在悄然地發生可喜地轉變,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希望。那么涉及其中的各個方面,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地想一想各自需要做些什么,才可以更快地促進大環境不斷向更深層次的進一步發展呢。
首先是郵政。作為郵票的發行方,作用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只所以會形成長期一蹶不振的行情,至今仍然是處于信心恢復的初始狀態,中國郵政在郵票發行的政策上存在著一定的失誤是一個重要因素,盡管其間也做出過積極地努力,但是多少年來并沒有完全符合客觀實際地改正,致使編年郵票的聲譽普遍不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影響了JT票地成長,形成了郵市行情長期冷落的局面。如果要認真地統計一下現在到底還有多少集郵者,這個數字肯定是不理想的。雖然目前中國郵政發行的編年郵票與郵市經營狀況多年來積怨成疾,但還不致于積重難返,畢竟郵票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精美藝術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在民間有著廣泛的收藏基礎。現在中國郵政首先應該要做得就是仔細地研究如何發展集郵事業,“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僅要廣泛的認真聽取各種意見和建議,更要有針對性地深入進行實地調研,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而制定出既符合實情又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吸引老集郵者地回歸,新集郵者地加入。目前要盡快地消滅打折票,并且不要再產生新的打折票,維護國家名片的信譽和美譽。只要做好基礎性的工作,相信集郵事業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高興的是,現在中國郵政正在不懈地做出多種努力,在各個方面加強工作力度(特別是在郵票的設計、材質、工藝、形式上用足功夫),相信一定會讓廣大郵人的希望變成現實。
其次是郵商。無商不成市,郵商是郵市中的主角之一。也許有人會說郵商是商人,做生意就是追求利潤,沒有必要去思考其他的。果真是如此么,當集郵者越來越少,郵商還可以賺更多的錢么。本地的郵市原先是露天,后來移至室內,規模一度不斷擴大,但現在卻是不斷縮小,有很多郵商另謀發財之道了。所以看似事不關己,實則事關重大。大郵商更要有眼界和胸懷,要起好引導和示范的作用,激濁揚清。在這方面,確實有口碑很好的,惟有此才會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才會讓事業蒸蒸日上。郵商首要以生存為基礎、為根本,一旦基礎和根本成為問題,就難以為繼,作為集郵者可以理解郵商的一些做法,但事物皆有相通的道理,做生意若要長久,誠信則是首要不可或缺的。希望郵商會同郵政并聯合廣大郵人為振興郵市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再來說說我們集郵者。對于集郵,首先要以怡情養性為目的,作為一種愛好,作為豐富生活的良師益友,作為進行文化熏陶,提高藝術鑒賞力的有效途徑。不要過分注重它的價值,太過于功利化。如果只是想著能否增值,不能如愿就惡語相加,這在思想上首先就是不正確的,最起碼在動機上就不是很好。“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郵票,牢騷和抱怨自然也就會少了許多。當然集郵要花錢,不過具體到個人,是可以靈活掌握的,郵市里的郵票不就是供郵人挑選的么,(郵市也確是郵人拾遺補缺進行交易不可缺少的場所),自己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身的利益。那么,如果把郵票作為投資的對象,作為投資者自己的心里就得有準備,投資具有風險性,不單單是郵票,股票不也是一樣的么,炒房也不會例外的,其他的投資項目都有這個共性,而且利潤愈大,風險愈大,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集郵貴在一如既往,有始有終,倘若三心二意,有始無終,是很難有太大收獲的,有句廣告名言說得好,“堅持就是勝利”。
對于一項事業,單單一個方面的作用顯然是不夠全面的,不但在發展的時間上會滯后,而且在空間上也會受到限制。“人心齊,泰山移”,只要大家都來維護這個市場,都來愛護這個市場,又焉有不好的道理。只有各個方面同心協力,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局面,才能共同受益,才能形成一個多贏的結果。
郵市行情的發展程度與社會資金參與的力度和熱度息息相關,而社會資金的投入則與中國郵政的信心有著直接關系,社會資金也會時刻密切關注中國郵政的舉動。在市場得到根本性的改觀,大眾的熱情會進一步提高,郵市的發展深度則會更為廣闊。郵市的健康發展之道,筆者愚見主要還是應該以郵票價值地逐步體現來進行,“炒作”也許一時有效,但可能不會長久有效。煙花燦爛之后歸于消失,市場越旺盛,消耗的動力和能量也就越多、越快,這或許就是“牛短熊長”的道理。而且在市場中無論是牛市或是熊市,振蕩都是存在的,這屬于常態,同時在振蕩之中往往也蘊藏著機會。今昔畢竟也不同與往日,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郵市如何深入地發展演義,是否會再現97行情或是越超97行情,只有以郵市自身發展的事實來回答。
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單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