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研究新中國普票的集郵者都知道,在新中國建國伊始,除了在1950年2月份首次發行全國通用的天安門圖案第一版普通郵票(俗稱“普1”)外,還利用部分庫存的舊中華郵政郵票及解放區區票的“加蓋改值”了十套普票,緩和了新中國早期郵政用票的緊張。在這個大背景下,利用舊中華郵政(香港版)單位郵票,第四套加蓋改值郵票(俗稱“改4”)應運而生。眾多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無一例外地把“改4”的發行日期標為1950年8月30日——因為這是目前找得到的最早官方公布的該套郵票的完整發行日期,這本也無可厚非。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華大地經濟建設的風起云涌,各地群眾性的集郵活動如火如荼,新中國郵政事業也揭開嶄新的篇章。隨著對新中國普票研究的深入,不少資深的集郵者發掘出一些在1950年7月份上、中旬貼有“改4”郵票的實寄封,把“改4”郵票發行使用時間大大推前,“改4”郵票“7月發行使用說”也成為普票同好不爭的事實,普票的老行家唐無忌、吳廷琦等老師在早些時候也都收集到1950年7月份上、中旬的實寄封或信銷票,似乎到此為止,“改4”郵票發行使用于1950年7月上旬已成定論。
感謝天津市的徐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與我們的一段郵緣。當他得知我編組的《新中國早期普票郵集》已在1991年福建省郵展獲得二等獎,除了與我交流收集普票的體會外(當時基本上是書信往來),還隨信惠贈了設于天津市勸業場樓上的新中華郵社的一份郵印刊物(1950年的《新中華郵訊》)。這么一期普普通通的郵印小報,在刊名下面的《新郵消息》欄目中,有“‘中國人民郵政’單位平信亞洲版加蓋紅色改值八百元,6月27日京津發行,連前(指“改1”全套6枚)‘共為7枚’”的消息,這是對“改4”800元郵票發行之日的明確報道。那么,1950年6月份的“改4”實寄封無疑是非常珍貴的實物。我就根據這一信息,注意搜集這一方面的郵品。1993年的初秋,當時還在市政府財委工作的我因公到省城開會,最后一天的下午,會議提前了兩個小時結束。大家紛紛跑到福州的百貨大樓購物,而我卻利用這個難得的空暇,跑到福州旗訊口不遠處的某一郵票社,而就在這小小的郵票社,我看到一個信封,該封右上邊撕缺了一角,只是原信件還基本完整地保留在信封內,所喜800元票貼在信封正面左下角,信封正面所蓋兩個郵戳雖然“月”字下部筆畫未全蓋上,但十分清楚可見是1950年6月28日,銷戳郵局是北京20支局。之所以蓋了二次戳,經分析第一次蓋了個滿戳,誠為郵刊所述“1950年6月27日京津地區發行800元單位平信亞洲版”提供了極有說服力的佐證。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我盡力掩飾著心中的狂喜,還跟老板砍價。最后,該信封以45元成交。為了防止老板日后變卦,我還讓其開收據。買這么少錢的東西還開收據,該老板挺不樂意的。后來,聽福州的朋友說,這老板可是后悔得腸子都青了。
這枚花錢很少,堪稱“世界級”的郵品就這樣收歸到我的郵集中,從1997年重慶全國郵展、1998年天津全國郵展榮獲金獎后,終于在2001年南京全國郵展成功登頂,榮獲郵展最高獎——大金獎,并在2003年全國郵展伴我的普票郵展再獲大金獎,成為福建省惟一獲此殊榮的郵集。作者:泉州 陳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