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5月6日在英國誕生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之后,郵票的收藏活動也就隨之開始了。首枚郵票問世以后,世界各國紛紛發行了自己的郵票,由于郵票規格尺寸小、便于收藏欣賞,同時又具有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很快便博得了各階層人士的普遍喜愛。隨著郵政事業的發展和郵票發行種類的增加,為集郵活動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874年10月成立了"萬國郵聯",1865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郵團體,1869年英國成立了皇家集郵協會,集郵活動從此而-發不可終止。1926年6月18日成立了國際集郵聯合會。
1878年我國首次發行"大龍"郵票一套3枚,隨后發行了數以萬計的清代、民國、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的郵票。我國的集郵活動在新中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955年創辦了<<集郵>>雜志,極大地宣傳普及了集郵知識,展現了中外郵票的靚麗風彩,記載了中國集郵事業的發展軌跡。1982年在北京召開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已先后召開了六次,集郵組織遍布全國各地、各行業,引導著集郵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1983年在北京舉辦了"第-屆全國集郵展覽",1986年舉辦"全國青少年集郵展覽",1990年"第+-屆亞運會國際體育集郵展覽"又成功舉辦,豐富多彩的集郵活動推動了我國集郵水平不斷提高。1990年我國參加英國國際郵展,沈曾華先生的郵集<<華東人民郵政史>>榮獲金獎,這是我國郵集第一次在國際上得金獎,其后李曙光等集郵家的郵集屢次在國際郵展上摘金奪銀,我國已從集郵大國逐漸成為集郵強國。
集郵就是收集整理票、封、片、戳和其它郵政用品,并認真加以研究,編組成符合郵展規則又有知識性、史料性和趣味新穎的郵集。集郵現在已呈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除傳統集郵外,各類專題集郵迅猛崛起,如極限集郵、生肖集郵、航空航天集郵等等,集郵的細化促使郵集向深度、廣度、難度邁進,而"一框"集郵則增加了郵展的趣味性,降低了組集難度,調動了一般集郵愛好者參展的熱情。集郵不等同于購買、保存郵票,集郵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每-個集郵者雖不能達到編組郵集的高度,但至少應做到怡情、增知、交友,樹立正確的集郵觀,如老舍先生詩云:集郵長知識,嗜愛頗高尚;切莫去居奇,賺錢代欣賞。郵票又是-種特殊商品,具有收藏和投資價值,集郵者看重研究欣賞,收藏投資者看重保值升值,身份不同心態各異,我們應以包容和理解之心去看待當今郵市現象,實現郵市多方共存、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