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前蘇聯從1923年8月開始發行郵票,到1991年12月共發行郵票和小型張6093枚。其中涉及到中國題材的有7枚。
第1枚(一枚1套)于1958年1月發行《中國畫家齊白石》,圖案是齊白石像。
第2枚(一枚1套)于1958年1 2月發行《中國劇作家關漢卿》圖案與中國發行的關漢卿(紀50)第2枚相似。
第3、第4枚于1959年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兩枚1套。第一枚是《蘇聯和中國的大學生》,第二枚是《蘇聯礦工和中國煉鋼工人》。
第5枚(三枚1套)于1966年4月發行《國際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活動家》。第一枚是《德國臺爾曼》,第二枚是《德國皮克》,第三枚是《中國孫中山》。
第6枚(一枚1套)于1 986年11月發行《中國民主革命家孫中山誕生120周年》,圖案是孫中山像。
第7枚(一枚1套)于1989年9月發行《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誕生100周年》,圖案是李大釗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 949年lO月1日成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49年10月3日,蘇聯第一個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50年2月14日與中國簽定了為期三十年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并且在經濟上對中國進行了援助。然而這樣一對親密友好的國家,蘇聯對新中國的成立以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定這一重大政治題材.在郵票的發行上卻無任何反映。而中國在條約簽定的當年12月1日就發行了二枚1套的紀念郵票(紀8)。隨后在1955年7日發行了條約簽定五周年兩枚1套的郵票(紀52)。1960年3月,再次發行了簽約十周年紀念郵票(紀75)。由此可見。中國政府對與蘇聯的友誼是相當珍惜的。1 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中蘇兩黨的政治分岐開始凸現出來。1959年6月,蘇聯撕毀了中蘇雙方簽定的關于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1960年7月.蘇聯政府突然作出決定,在一個月內全部撤退在我國的一千多名蘇聯專家,撕毀了幾百個協議合同。30年的同盟僅僅維持了十年,最后由政治上的分岐演變為軍事上的對峙,在中蘇邊界上陳兵百萬.1969年3月2日,終于在珍寶島爆發了極為嚴重的流血沖突。
由此可見,一枚小小的郵票,不僅是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縮影,而且也是外交事務中的晴雨表。中蘇兩國的建交、結盟是兩國關系的重大事件。然而.在蘇聯發行的郵票中卻一直“沉默不語”,這不能不讓人們聯想到中蘇關系的惡化,由朋友變成了敵人,在蘇聯方面來說早已埋下了令人不可思議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