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普及是高科技迅猛發展的結果,而以此為載體的網絡集郵,讓有著170年歷史的郵票又煥發了生機。網絡集郵對培養青少年的集郵興趣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此,我想談談我是如何進行網絡集郵的,以及它對我大學生活的影響。
搜集郵票電子圖片是網絡集郵的一種形式。由于高清的郵票電子圖案比/1上的觀賞效果好,加上當時經濟不獨立以及求學在外、郵票未帶出等因素,因而我樂此不疲。我平時有瀏覽集郵網站的習慣,不經意間搜集了不少新老票、大小版、郵資封片及港澳臺郵票的電子圖片。上大二時,我已經有猴票方連和整版,當然都是電子圖片。除了特殊印刷工藝在電子圖片上難以反映出外,欣賞電子圖片與欣賞郵票實物相差無幾,且不用擔心保存問題。通過搜集郵票電子圖片,我對港澳臺郵票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香港郵票的動感、澳門郵票中西合璧的水彩風格以及臺灣郵票反映的中國傳統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可能會問:花這么多時間搞網絡集郵,會影響學習嗎?其實,網絡集郵與學習是可以互相促進的。
欣賞郵票是一個探秘的過程,除了揣摩設計者想傳達的信息外,學習郵票上的英語也是一種樂趣。我上大學修英語專業,有隨處學習英語的習慣。在興趣點上學習,記憶更深刻。從香港郵票標準的中英文對照上,可學習些基礎英文單詞。當時中國集郵信息網英文版上有與新郵相關的詳細英文背景資料,翻譯得也很棒,我經常下載查看,并將小版圖案、生詞的中文翻譯等也放進英文說明內,圖文并茂。可惜不知何故,2007年起英文背景資料就僅剩郵票發行的簡單公告了。英語專業要求對英語國家的自然人文有所了解,外國郵票是一扇很好的窗口,通過瀏覽國外郵政網站,也可以獲取一些信息,再借助網絡搜索功能弄清郵票上的背景資料。如搜集到一枚山峰圖案的美國郵票,下方標有Mt. McKinley,經過查詢得知該峰位于阿拉斯加,是北美洲的最高峰麥金利山。
網絡集郵如果搞得好,不但能促進學習,還能豐富大學社會實踐。從大三起,有些同學開始進行社會實踐,比如當家教等,為大四時找工作做準備,但由于我們學校位于郊區,參加社會實踐十分不便。英語系開設有國際商務方向的選修課,我選修市場營銷。由于學校里沒人專門賣過郵票,因此,我決定將探究大學潛在郵票市場作為社會實踐項目,從網上采購郵票,利用學校人氣極旺的BBS發布郵品轉讓信息。我對預購郵品做了定位:不碰炒作品種,不拘泥于集郵愛好者,不把目標定位在寄信上,而是定位在學生間的禮品消費上。首先我把目光鎖定線裝書小本票,先在網上買了80本《安徒生童話》本票,十分暢銷,僅7天就銷售一空。接著,我又陸續進了線裝書類小本票、生肖類小本票,輔以封片、年冊、港澳郵票等郵品在學校BBS上出售,之前搜集的郵票電子圖片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派上了用場。當面交易時,通過介紹郵票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少同學、老師(包括外教)往往還會再選購些喜愛的郵票。雖然利潤不高,但結識不同院系的人、積累郵品銷售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的大學畢業論文也與網絡集郵有關——《Campus Potential Stamp Market Development(校園郵票市場開發)》,把校園郵票市場的需求做了一次全面分析。
大四找工作時,雖想過從事與集郵相關的工作,但沒想到最后竟能成為現實,這主要歸功于大學時期網絡集郵的“無心插柳”,也為我的大學生活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來源:博客論郵 作者:楊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