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進校園”是集郵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校教育的需要。
但中國教育構架下的學校分為小學、中學(包括高中、初中普通中學及中等職業(yè)學校)、大學。年齡段從七歲到二十多歲,文化層次由低到高差距極大。“集郵進校園”作為戰(zhàn)略布署是有遠見的,但具體操作上,進哪方校園開展哪種適合年齡特點的集郵才是合適的,有待探討。因此,“集郵進校園”必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進一步細化、具體化、可操作、見實效。
根據(jù)我國國情和教育實踐,小學生一般為7歲~12歲,中學生為13歲~18歲,大學生為19歲~22歲。這三個年齡段的學生在心理特征、興趣發(fā)展上有著極大的差異:
小學生:進入小學校園的孩子們是智力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好奇心特強,已感受到生活的新奇和美好,喜歡動腦筋,樂于提問題。但對抽象的詞、枯燥的公式概念難以記住,反而對一些具體、直觀、有趣的事、物,易懂易記感興趣。所以,美麗的郵票圖案會十分吸引他們。包括郵票的內(nèi)容,雖是似懂事非懂,也會表現(xiàn)出旺盛的求知欲和愛美欲。因為小學生干一件事,往往是從興趣出發(fā),興趣是小學生們學習積極性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收集郵票,欣賞郵品,他們感興趣,這對他們的學習和智力開發(fā)大有好處。“集郵進校園”就應該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喜歡的郵票題材來提供他們發(fā)展興趣的空間,并獲得快樂。但他們的興趣來的快,去的也快,所以持之以恒,常態(tài)化十分重要。
中學生:中學生是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幼稚與懂事、依賴性與獨立性、自覺性與反叛性相互信交織,是人生歷程中心理發(fā)展的重要轉(zhuǎn)折期,愛“追星”,喜歡“跟著感覺走”。隨著心理生理的不斷成熟,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深入而廣泛。如果集郵進入他們的生活中,很容易“癡迷”。嚴重的是,面對中考、高考升學的巨大壓力,以及家長、老師、學校、社會重重束縛著他們。發(fā)展課余愛好,加強素質(zhì)教育只是理論上的說教,實際上幾乎是一種奢望。“集郵進校園(中學)”難度最大。然而,中學階段也是他們理想、動機興趣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敏感、求知欲強,智力活動空間擴大,吸收快。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剌激,從這一點,郵資票品的內(nèi)涵、信息都會對他們起到補充和延伸作用。近幾年來,有些省市的考卷就出現(xiàn)了一些以郵品內(nèi)容為載體的考題。因此“集郵進中學校園”,必須有的放矢,活動上、形式上、內(nèi)容上牢牢結合拓展眼界、輔助學習、全面發(fā)展上動腦筋、下功夫。
大學生:高校集郵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有利于大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和全面發(fā)展上。集郵對于大學方面的教學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大學生已處于青春期,生理發(fā)育成熟的同時,心理也經(jīng)歷急劇變化,情感豐富而無所寄托帶來的寂寞,精力充沛而難以施展導致的空虛,因而喜歡在情感、音樂、網(wǎng)絡中尋找共嗚和滿足。如果集郵進入高校校園,摸準他們的脈搏,找準切入點,用方寸百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就可進入他們的精神空間。由于大學生們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文化檔次、藝術品味,在有錢有閑的條件下,他們會把集郵發(fā)揮到極致也不是沒有可能。尤其是高校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知識高度集中,人才高度集中,學生社團活躍,集郵文化在大學更能獨樹一幟。
集郵活動四大項——郵展、講座、征文(或演講)、郵票設計。在“集郵進校園”中,這些活動內(nèi)容也應根據(jù)大、中、小學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和側重。
小學:根據(jù)孩子們的心理特征,他們喜愛的是兒童題材、童話、寓言一類的郵票以及他們熟悉的事情,如奧運、神舟飛天、生肖等,這類郵票展覽最受歡迎,而且被喜愛和接受。集郵講座寧淺勿深,最好以集郵隊會(或班會)的形式召開,他們特愛互動,特愛舉手回答問題,互動式集郵講座效果最好。郵文寫作不適合他們,最好的方式是看圖(郵)作文,讓他們發(fā)揮,讓他們暢想,往往能寫出讓大人們吃驚的文采來。“小小郵票設計家”是許多熱愛美術的小朋友們的最愛,他們大膽的想象、離奇的構圖,有時會讓真正的郵票設計師也汗顏。
中學: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朋友們看郵展已跳出看熱鬧的氛圍,轉(zhuǎn)而學知識看門道了。開始接觸郵票上的學問,郵集敘述的故事。對集郵講座,有興趣是更多的了解郵識郵史,當然圖文并茂、多媒體教學,郵品與教材相聯(lián)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增長知識,全面提高的目的。征文、演講是他們的喜愛和強項,集郵文化和郵票內(nèi)涵融洽其中,會帶來新奇和興奮,更能展示個性和陽光活力。繪畫郵票,特別是電腦繪制郵資票品很受大家的歡迎,制作集郵動漫課件也是不錯的課余學習。
大學:莘莘學子更有創(chuàng)新意識,參觀高規(guī)格的郵展,已不是單純的欣賞,而是鑒賞,一字之差,這就要求有較高的專業(yè)水準和濃厚的集郵興趣,從郵集中學歷史,學郵識,了解郵票的文史哲內(nèi)涵,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并可嘗試制作貼片,編組郵集,鍛煉動手能力。集郵講座講究系統(tǒng)、全面、深入。集郵史、郵政史都可加以探討。郵文寫作、外語演講全面介入。集郵論文、調(diào)研報告也應有所嘗試。高校校園集郵活動要體現(xiàn)高層次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將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結合起來,讓大學生通過集郵較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強自身的能力和完善自身的素質(zhì)結構,增強社會適應性。也可以根據(jù)大學生外語能力強等特點,通過網(wǎng)絡等方式,積極與國際集郵組織和郵友交流,從另一側面鍛煉大學生的國際交往能力,從而適應國際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
從剛剛跨進學校大門的小朋友,到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統(tǒng)稱為青少年學生族群,這些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其心理特征、興趣特點、接受能力、校園環(huán)境各不相同,差異極大,因此,實施“集郵進校園”戰(zhàn)略應有一定的針對性。總之:
小學灌輸;中學崇尚“郵德”;大學應感悟“人生”,面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