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獨自坐在燈下,閱讀自己多年收藏的珍貴家信。一封封的感人肺腑似是故事,又似是教悔之言,從字里行間在跳躍。累了,走到窗前,仰望星空。此時的心情,有時激動,更多的時間會在焦慮和有一種強大的責任心、一種義務在催促筆者寫下此文,并且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家信是書信的一種,也是實用文體使用時間長,運用面很廣的一種文體和方式。它具有史料、文獻、文學、文物等多方面的價值。到今天還被運用,可以分公函和私函。歷史上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書信,如書法長河中的許多名帖和散文,革命志士和《傅雷家書》中的動人故事,等等。都能說明它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表現和魅力所在。
劉勰曾說:“書者,舒也。舒有其言,陳之簡牘。”,它可以記事,可以說理,更可以寫景。家信是親朋好友,家中之人的相互思想感情的流露。所以說,人們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要傾訴,往往在家信中多有反映。它雖小,或者被目前的現代通信工具的沖擊,但無論事大、事小,信手揮翰,常常是最隨意,最自然不過的傾訴和真情流露在家信中,說到此我想你有緣也會來收藏的。
我自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因愛好集郵和書畫,逐漸對家信的收藏,先從收集信封開始,常能被許多封內的信札內容所吸引著。自然對名人信札和家信著迷,說到名人信札也很難收集。但收藏好的家信在當年也不少,經過這么多年自己對它專門花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二十多年收藏了以湖州為主自清朝、民國以來的許多家信。有時會出現很多,但更多的時間是學習和選擇,真是一件耗時間和精力的事。到如今我的藏品中還有許多湖州書畫界和其它領域中的名人家信、信札。
但更多的是普通百姓的,但往往有想不到的藏品會出現。我逐步對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可讀性的家信都能在我的重點收藏范圍內。其實搞收藏的人,不一定是一擲千金能買得到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藏品,關健在于讀書、查資料,機遇,這樣才能在平時收藏中獨具慧眼來發現和甄別它們。下面就此總結如下:
1、通過收藏,我深感家信確實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優秀文明的精神延續,是構筑各地區的民族情感和必要的檔案。我在南潯有一次去辦事后,就在一家古玩店買到過近十封安徽徽州的商人在湖州經商的清至民國的家信,內容豐富。它真實記錄了徽商在湖從事經商和家庭、家族之間的矛盾、生活情況。類似的家信也不少在我手中,但要說明的是:家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正史、地方史的不足之處。
2、從集郵角度上,既可以收到好的實寄封同時還可從郵戳、郵票等方面來進行雙方對比來收藏,其中年代等因素會影響你的興趣和積極性。往往難得找到一封信札卻沒有信封,或者有了信封卻沒有家信。一般來講信封和家信一齊收藏比較好,過去我曾多次遇到這種傷心的事。還有品相、郵票、郵戳等問題,如郵戳就有發信的實地戳和到達目的地的落地戳。類似的問題我在實踐中學會了經驗。在上二年市軍分區和干休所搬遷時,因我單位工程部小薛的同鄉就收到了好多在干休所老干部的幾家的家信。我高價從他們手中全部買下來了。事也湊巧,因為所里有一位沈老,離休后對集郵和活動跟我一樣熱情。但他因年老身體不好,只能在搬遷中把東西有選擇在處理掉。當他打電話我到所里后,他自己藏的書畫被人前幾天收走了。我只能把他的大部分書籍、地圖、信封等買了回家。但意外幫了他對面的包阿姨,她要人幫忙。我知道她的老伴是湖州一位知名人士。沈老也介紹了一番,我在中午和下班后去幫了二、三次忙,她給我錢,自己肯定不會收的。最后她給了我一些珍貴的革命史料。卻把大部分的書籍賣給了收廢品的,把一些家信什么的資料當了我的面前用火燒掉,當時自己因她行動不便我還幫忙呢。有趣的是她叫我從廚房間拿岀一只舊面盆,用助燃劑把火點著,把我想的要阿姨家的信和一部分材料就這樣沒有了。化成了灰燼,當時她家的保姆扶攙著,我是損壞這批東西的“幫兇”,但我心中很理解他們也從幾次運動中過來之人。反正是“理解萬歲”,心中不暢是另外一件事。我搞收藏根本沒有發財的意識,一是有靈感去收藏那些逝去的文字和材料,二則是會擠時間去搞。但結果我從收廢品的工友中買到一大批家信和資料。因為當時房子在拆,他們把一些認為可以賣好價格的東西放在一些早己搬走的空房間,一把鎖足夠了,只是筆者的低工資在倒楣。就這狀況下我買回了在湖州與臺灣首批通信的五萬號信箱的信封及家信,還有湖州軍分區原司令員李氏的大量家信,他有三個兒子都在部隊當過兵等等的就用家信的形式互通情況。當時那有電話和電腦的普及呢?值得一提的是接管我市福音醫院的李政委(福音醫院今是部隊駐湖的九八醫院),幾張珍貴的照片和資料(這就是包阿姨送給我的珍貴資料,在此向她問好。)。
3、信札以家庭為主要內容就構筑了家信的主要形式和因素。我收藏了一位重慶來湖工作的浙大畢業生,從大量信札讀后得知:她從小天資聰慧,上學多次被保送。并且在各方面都表視岀色,入團、入黨,就業、交朋友、找對象等等,都有在重慶一位大型國企領導的父親和她毌親、老師的諄諄教導和愛護下成長,在家信中時時有流露,還有大量她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一流大學的同學之間的大量來信和她去信的底稿,我有時讀了會涌出眼淚來,太感動了!特別是她父親給她的來信中,我讀后深感做父親的不易和責任。畢業后,她先到湖州師院工作,后又在市區做過領導。現在可能是一家國際知名品牌的副總什么的。
4、從審美和藝術的角度來看,家信的收藏,是人們在精神世界的美感和藝術上的享受。匯集起來真會被家信的魅力、精神所折服。本身好多家信存在有書畫家、文人學者和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一封優秀的家信猶如一幅藝術品和不可多得的有思想內涵、值得有收藏價值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人文價值在內,在當今發達的通信工具普及情況下,家信會越來越少,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家信存有無窮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5、家信一般來講,會記載家庭中的瑣事和急事為主,但往往和當時的社會上的大事、主要的社會背景關連和緊密的關系。今年上半年我在湖州藏友手中買到了一個大家庭的信札。我也不隱去姓名了。他就是湖州機床廠原總工程師陳志綸先生的大部分家信。他的家族原籍貫在浙江寧波,陳先生的父親是民國時期浙江省財政廳廳長,政績頗佳。在當地和省府時做了不少好事,曾為寧波天一閣和家鄉建設、省內主要交通建設等方面作出了貢獻。陳志綸的弟弟陳志華先生是清華大學教授。一位受人尊敬的國內建筑學前輩。他們的后輩大部分在國外。一個家族的幾百封家信集中在我手中,真令我叫苦不迭。為什么?我認為自己同樣收藏有許多資料一樣有責任感。
如今,我逐漸對家信的收集、收藏,會從歷史、文化等方面來思考和寫作,一部家族,一個人的家信都跟其時代的背景有關,但家信的宗旨是家庭平安,和諧。融入社會共和諧的大合唱。我的認識的程度正如辛稼軒詞人的青玉案(元夕)的句子描繪一樣:眾里尋他(它)千百度。驀然回首,(家信)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我在此呼吁:保護和收藏好中華民族的瑰寶―家信,我從湖州做好,你在外地也要收集。并能在教育下一代抓起,課本上有一定的增加和內容等措施。為我們和后代努力去做吧!來源:新集賢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