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前到6月22日發行,引發了人們熱議。近日讀到一篇文章,大談提前發行的好處。作者認為提前發行可以提醒集郵者和所有用郵的人,黨的生日快到了,而且今年九十大慶,大家可以早作準備。還以生肖郵票每年1月5日發行不是大年初一發行為例。作者還認為提前發行可以減輕郵局發行和出售郵票業務的壓力,減少個人囤積居奇的機會。據此,作者建議《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郵票提前到10月1日發行。
提前發行郵票同其他事物一樣也有利有弊,我們不能根據一些有利之處,而絕對地說提前就是好。節慶是“節日慶典”的簡稱,專指特定時間的慶典活動。節慶內容可以細分為宗教祭祀節慶、紀念節慶、慶賀節慶和社交游樂節慶等。在筆者看來,節慶紀念郵票盡量不要提前發行,當然特殊情況可以有例外。首先節慶的日子都是有特殊意義的,而且需經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批準,具有法律效力。我國的七一黨生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都屬重大節慶。因而這類紀念郵票的發行日選擇在節慶日才具有特定的紀念意義,不到萬不得已不提前或推遲發行。至于生肖郵票本身屬于特種郵票,它供人們娛樂的成分要大些,是不能與節慶紀念郵票相提并論的。況且1月5日已經成了發行生肖郵票的特定日子,已經得到廣大集郵者的認可和歡迎。
提前發行提醒集郵者和所有用郵人的作用不大。因為集郵者是十分關注郵票的發行日期的,提前發行也好,節慶日發行也罷,都在他們的關注之列。至于所有的用郵人,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在郵政窗口購到紀特郵票,也不可能到集郵門市部去排隊購零售票,況且首發日還不一定有零售票可供,即便有也是十分有限的。至于早做準備,鐵桿的集郵者不可能只制作節慶日郵品,而不做首發日郵品。當前的集郵者除購回插入郵冊收藏外,無非就是制作首日封、原地首日封和極限片等。這些郵品都是以郵政意義為第一的,首日封就是貼首日發行的郵票,蓋當日郵政日戳或紀念郵戳;原地首日封就是在所貼首日郵票內容原地寄發的封;極限片要求明信片的圖畫、郵票圖案和蓋銷郵票的郵戳最大限度地一致,且銷票日期距郵票發行日越近越好。其實集郵者在看到年度紀特郵票發行計劃時,就在策劃和準備首發日如何制作相關郵品了。至于提醒所有用郵人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郵政窗口張貼新郵預報,在郵政窗口敞開銷售紀特新郵。
提前發行可以減輕郵局發行和出售郵票業務的壓力,減少個人囤積居奇的機會嗎?看來也不是。因為不論是提前發行,還是在節慶日發行,集郵門市部面臨的壓力是一樣的,他們的主要工作量在新郵預訂結束后就已經明確,至于新郵發行時的零售郵票極其有限,而且對排隊求購者實行限量供應,一般地方一個小時就解決問題了。這樣的狀況下能給人囤積居奇的機會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節慶紀念郵票是節慶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節慶日發行相關紀念郵票符合節慶活動的規律,也符合廣大集郵者的實際需求,也是廣大用郵者愿意看到的。作者:張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