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當今中國企業在運行中最愚蠢的決策者是誰,我想無出中郵集團之右者。在國家做大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中國郵市被引導成如今的模樣,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依據于郵票發行權的獨特優勢,郵市其實就是中郵集團的壟斷市場,只是愚蠢的決策層沒有看到這一巨大的商機。閉門造車的想著法子賺錢沒有錯,但將賺錢的方法僅僅局限于依靠自己對郵票發行的決策權,不停的發行超低量郵品,五花八門的開發新系列來獲取收益無疑是愚蠢與無能的。當中國郵市進入繁榮時期一款小型張就可賺取幾個億,而今天發行一款比如/1四聯體這樣的品種,假設發行量50萬,發行售價200元(此價就要承擔高溢價的指責),國家不過收入1000萬,當然你們中的腐敗分子撈取的絕對比這多,現在市場價在4000元,如果說從他們手中倒出來是2000元,那么這些人居間可以分肥9000萬元,為中郵集團收入的九倍,二傳手可賺取一倍收益一個億,這也是我們堅決呼吁抵制新郵的最根本原因,因為狼是永遠不會滿足于一次吃飽就停止吃人的。
如果說當年發行03小版張是為了刺激二級市場復蘇,調動投資者胃口所作的不得已決策,那么在中國郵市已然進入上升通道的今天,中郵集團還在不停的發行短腿郵品甚至于出現10~20萬的品種,如果不是為了自己謀利,就是腦子進水。做大中國郵市給中郵集團能夠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中郵集團及中國郵政當局為什么就看不到呢?
市場上的編號票三萬元左右一部,你那個專賣店標售61800元,你這不是欺騙和坑害消費者嗎?你就放下身架在市場哪怕32000元收,40000元去賣,這個收益也不錯啊。不懂得經營之道,你還搞什么丟人現眼的專賣店,徒增笑炳!不知能不能給你定個違反“反暴利法”的罪名。如果你成立一個部門認真的去研究市場,利用已經發行了各種票品資源進行適合市場需求的禮品開發,能夠取得的收益一定不菲,前提是必須要讓那些奉公守法者參加,而不是一幫蛀蟲,當然如果整個中郵集團就是一群蛀蟲的話,上面的話只當我沒有說過。
雖然我有考慮相信中郵集團會為民著想,無異于讓母豬上樹,但我還是期待中郵集團決策層能夠盡早醒悟,發揮中國郵市火車頭的作用。這樣做于國、于民、于已都有利。作者:東方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