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我是年過80的離休老兵,可編組郵集卻是個新兵。在郵友們支持和鼓勵下,初學編組5框《小提琴》專題郵集。因年輕時我拉過小提琴,既使在戰爭年代輕裝行軍、棄物上陣,也沒把我們分開。當我轉為作曲專業后,在管弦樂作品創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也是小提琴。對它那美麗的人體般造型、感人動聽的“歌聲”、豐富的表現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等,都非常熟悉和格外的酷愛。有專題知識的優勢,決心拿下《小提琴》這個難攻的堡壘。凡是有關集郵的學習班、講座、研討會和郵展等,我都積極參加;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還拜訪了曾獲世界小提琴制作比賽音質金獎的陳錦農師傅,并參觀了他所在的廣州紅棉小提琴制造廠的生產流程……,向老師們學習請教,真是受益匪淺,“樂不可言”。
細心。說的容易,做起來就難啦。思來想去,食寢難安,哎!還是作曲專業打開了我的思路:專題郵集的結構和音樂創作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就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大膽嘗試用奏鳴曲式(呈示、展開、再現)的織體寫法,來編組這部專題郵集。尤其是在展開部(即拓展)中采用了:插部,和‘藕斷絲連’的手法,同呈示部(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變化,加強了郵集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最后以主題變化緊縮的再次出現。尤其是用“美麗的‘皇后’青春常在”結尾,同開頭的“音韻中飛來的‘皇后’——提琴”,形成了前后緊相呼應的效果。構思有了,可制作更不輕松,稍有不慎就會出錯,為了使內容、情節的準確和真實,我翻閱了幾十種參考資料,因不懂外文,還要查字典和請專家翻譯,細心認真的反復推敲、修改,雖然繁瑣、勞累,可非常快樂,把辛勤中的“苦水”變成蜜一樣的甜美,欣慰地享受著“苦中求樂”!
耐心。當遇到最困難的時候,很容易急躁,甚至會產生“打退堂鼓”的念頭。如:想要的郵品找不到;找到的郵品價格太高;稍不小心就會受騙上當(以假當真),這時就更需耐心,絕不能急于求成。我曾為了追蹤一張很珍罕又精美的小提琴圖案的郵品:它是分四個階段的試色印樣票(每階段都是3連+過橋),尋找了一年多才買到。常言說得好:堅持就是勝利!應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力爭做個“樂此不?!钡娜?。
樂意。有位老友勸我:“離休啦,干什么還搞得那么辛苦?!”我只笑不語,可心中則想:人各有志,有錢難買“樂意”。郵集是種高深的文化,越學越覺得知識不夠用,越忙越感到時間太少。過去長期從事音樂工作,患有嚴重的神經性頭疼病,曾多次住院治療都無見效。自參加郵集等休閑活動后,很少再犯,而且記憶力和文字水平也有顯著提高。可以肯定的說:集郵確實能增識健腦,防止過早衰老,“何樂而不為”?
滿意。這部郵集,曾在2009年香港亞洲國際郵展榮獲大銀獎,這對初學者確實是個莫大的鞭策和鼓勵。實話說,這部郵集遠未達到滿意的水平,尚需加倍努力,爭取在我有生之年,把這部尚有較大空間和潛力的《小提琴》,插上翅膀,翱翔在天空,給人們一個滿意的回答——讓“她在從中笑”,我也“樂在其中”!(文章來源:集郵報 作者:畢庶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