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網(wǎng)絡(luò)資深“專家”再次呼吁:有些新郵是可以炒作的,甚至舉出例子:某某新郵從十幾元漲到幾十元等等,“專家”們把價格的上漲當做鼓勵炒作的理由,這哪兒有一點專家學(xué)者的理性,分明是投機者的鼓吹。
誠然,郵品上漲是好事,但是要看這個上漲的背景是什么?如果一方面貨源被截留,另一方面又鼓吹市場高價炒作,這樣的炒作價格越高,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風險越大。 大概這些“專家”自己也對截留新郵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沒有信心,才會悲觀地認為:行情是短暫的,現(xiàn)在趕快賺上一筆,就鳥散了吧。且不說這種心態(tài)沒有資格對于郵品投資進行評論,就是這種看法也是沒有道理的?,F(xiàn)在的老票行情走勢已經(jīng)持續(xù)了六年,不僅沒有減弱的跡象,而且越來越強勢。這些事實專家看不到嗎?如果能看到,還要鼓勵炒新,那就不得不令人懷疑其動機了。
“專家”畢竟是專家,他們不會那么露骨的去鼓勵炒新,而是委婉的、間接的鼓勵。比如要鼓勵炒作龍大版,會說:龍大版四、五百元可以炒,要是漲到五、六千元就不要再炒了,就有風險了。。。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打傷一、二個人可以不用追究刑事責任,等殺死十個人以上再追究不遲呢?
“專家”看問題歷來入木三分,但是對于歷次炒作新郵所帶來的危害卻只字不提,這就很奇怪了。眾所周知,炒新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少數(shù)人獲利,大多數(shù)人虧本,每次炒新期間都有“專家”不停地“打氣”、“助威”。這些“專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名氣大大的,威望高高的,媒體常常報道的。他們在截留主力的圈子里也很受歡迎的,一部分不明真相的投機者也很相信的,這么受歡迎的人在新郵貨源大批放出,行情崩盤的時候,郵市真的需要他們鼓勁的時候,就開始玩失蹤了,1991年是這樣的,1997年還是這樣的。。。
這些“專家”的觀點和論述已經(jīng)變得漏洞百出,大概他們判斷問題的依據(jù)已經(jīng)不再是事實和經(jīng)驗,或許是其他的東西在干擾他們的思維,這仿佛變成了“雇傭?qū)<摇?。鑒別“雇傭?qū)<摇庇?個絕招,1、他們的觀點總是千方百計的,萬變不離其中的,鼓勵炒新,為主子服務(wù)。2、他們不敢提及過去炒作截留新郵的危害,這是他們的軟肋。來源:畢氏郵品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