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集郵博覽》迎來了30歲生日,屈指數來,我與《集郵博覽》相識已經有24個年頭了。我與《集郵博覽》初次邂逅,是在1988年。那年我剛高中畢業就走進了社會,當時我已集郵10年了,但在集郵的道路上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有一天,上中學的妹妹從學校門口的郵亭買了一本1988年第2期《集郵博覽》送給我,我一見這份雜志就特別喜歡。讀了以后,我便被這本薄薄的、只有32頁的小冊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因為里面的信息真是太豐富了,特別是“封片簡戳”版的文章,我反復閱讀了多遍,并漸漸地癡迷于收集《集郵博覽》上介紹的風景日戳。
1989年,我開始訂閱《集郵博覽》。當時每一期新雜志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先瀏覽一遍,再把上面刊登的風景日戳信息記錄下來,日后逐一寄信去風景日戳啟用地郵局求蓋風景日戳。1989年第3期《集郵博覽》刊登了《風景日戳目錄》,這期雜志可成了我的寶貝,因為這份目錄收錄了1967年—1988年我國啟用的風景日戳戳名、使用地點、啟用日期等完整的信息。只要是目錄上未標明“停用”的風景日戳,我都按圖索驥,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去信求蓋風景日戳,已寄信去求蓋的、已經求蓋到的戳,我都在目錄上用鉛筆作上記號。幾年下來,這期雜志已被我翻得很舊了,風景日戳目錄上面的鉛筆記號也已記的密密麻麻的;目錄上除已停用的風景日戳外,所有的風景日戳我都寄信去求蓋過,多數能如愿蓋到;但也有少數地方的風景日戳因種種原因未能求蓋到。此后每年的《集郵博覽》都會刊登前一年的風景日戳目錄,我同樣會逐一去信求蓋,這樣近乎瘋狂的求戳行動一直持續到1991年。幾年下來,在《集郵博覽》的“指導”下,我已收集到好幾百枚風景日戳了,成績菲然。我把幾百枚郵戳卡貼在紙上裝訂成冊,經常向朋友們顯擺。
后來由于風景日戳啟用的過多過快,我感到集不勝集、力不從心。加之當時我已把自己的集郵目標鎖定為極限集郵,就放棄了對風景日戳的收集。雖然不再收集風景日戳,但是這段收集風景日戳的求戳經歷,對我日后制作極限片也很有幫助;因為制作極限片也要求蓋郵戳。《集郵博覽》也刊登了不少極限片的內容,《集郵博覽》照樣還是能給我提供幫助。
《集郵博覽》是我曾經的“集戳指南”;《集郵博覽》是我的良師益友。如今她已是“而立之年”,我也已過“不惑之年”。她已是全彩94頁,厚厚一本,漂亮又大氣;我也不僅僅是她的讀者了,也成長為她的作者。《集郵博覽》一直伴隨著我,我和《集郵博覽》共同成長。作者:李忠 本文系“我與博覽的故事”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