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將于9月23日將增發《里耶秦簡》特種郵票一套2枚。
北有兵馬俑,南有秦竹簡。里耶,土家旗語是為“耕耘”,位于湖南龍山縣。秦簡,即秦代簡牘,涉及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層面。2002年6、7月間,在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的一口古井中發掘出土了37400余枚秦朝簡牘,秦簡上約有20余萬字,紀年從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記事詳細到月、日,十幾年連續不斷。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正史中關于秦朝的記錄不足千字。專家認為,里耶秦簡是極為重要的百科全書般的日志式實錄,它是繼兵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驚世發現,蘊涵著巨大的學術價值。
里耶秦簡的出土,極大地充實了秦代的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以文字形式再現了秦朝生活的各個方面,其考古價值可以和殷墟甲骨文、敦煌文書媲美,有效填補了有關秦代歷史的空白。里耶秦簡博物館及里耶古城遺址于2010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里耶古城遺址的規模在2萬平方米左右,在這一范圍內發現了三口古井,出土秦簡的是一號古井,其它兩口古井還有待考察。一號古井為木質結構,井內堆積物有17層,考古工作者是從第五層開始發現簡牘,包括完整的簡牘和殘簡在內,共有秦簡達3萬余枚,按保守估計這些簡牘上的字數在20萬至30萬字之間,其內容涉及秦時的政治、交通、軍事、文書制度等等。
里耶秦代簡牘出土數量之多,在我國考古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在此之前發現的秦簡,最重要的有湖北云夢秦簡1155枚(另有80枚殘簡)、甘肅天水秦簡460枚、湖北龍崗秦簡283枚、木牘1枚、湖北荊州王家臺秦簡800余枚、四川青川秦牘1枚等。歷次出土的秦簡總數也不超過4000枚,尚不及此次里耶發現的秦簡數量的七分之一。
1975年12月,湖北云夢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大量的秦代竹簡,簡上的文字是毛筆墨書的秦隸,內容多為法律條文和文書。這是人們首次見到書寫于竹簡上的秦代文字。
2002年6月,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鎮里耶戰國秦漢古城一號井中發掘出37000多枚秦朝簡牘,由簡牘內容可知現在的里耶鎮是秦朝的遷陵縣署所在地。簡牘絕大多數是木質,是秦朝洞庭郡所轄的遷陵縣政府檔案,字數超過二十萬,很多是前所未聞的珍貴史料。均為毛筆墨書。長度多23厘米,合秦制的一尺。牘占相當數量,寬達4-5厘米,簡寬1厘米或稍寬。內容包括人口、土地、物產、賦稅、倉儲、軍備、郵驛道路、律令、吏員設置等當時社會的各項事務,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秦朝基層社會運作、百姓生活情形詳細資料。
有別于云夢秦簡單行書寫,里耶簡牘為書手們提供了寬裕的用筆空間,如第九層一至十二號木牘,一牘五六行,行二十至三十字,墨跡猶新,工整嚴謹中不失活潑流暢,或緩急得宜,或輕松靈動。雖不是后世嚴格意義上的文人書法,書手們也未必有將工作記錄的檔案文書當作書法名跡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的意圖,然里耶秦簡牘確為今天提供了真切的秦代書法卷軸。
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雖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民族風情。
里耶古城博物館,按照里耶古城的原貌進行修復,再現戰國古城的原有風貌;里耶秦簡博物館暨秦簡研究中心。內設秦簡陳列室、文物庫房、簡牘資料庫、簡牘研究中心;“秦簡墻”。沿里耶防洪大堤修建“秦簡墻”,將經典的簡牘文字刻在青石材上;里耶古民宅保護和古街區的修復;里耶古城至麥茶的古文化長廊。在里耶古城至麥茶的1.5公里范圍內修建秦簡博物館、修復戰國古墓群,溪口商周遺址、關帝宮等;興建秦人街和秦人村;以及生態環境建設,八面山風景區建設;長潭土家村落建設;葉玉翠大師土家織錦陳列館建設;里耶古城酉水河水上樂園項目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帶建設。
里耶秦簡博物館,距里耶古城遺址1公里,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它是集保管、研究、陳列秦簡及自然、文化、藝術等方面實物和標本的公共建筑。里耶秦簡博物館的建設,將為全面保護里耶古城遺址、妥善保護重要文物、收藏與展示原貌,提供理想的手段與設施,為開展科學研究和進行學術交流提供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