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郵票,哪有郵人?沒有郵人,郵票只是代用劵而已。為何集郵成王者嗜好,又成嗜好之王?皆因人之共識,共同追求。有人愛獨一無異珍郵,有愛愛平平無奇,一文不值郵票。不過,從收藏和嗜好角度看,珍郵可以輕看打折郵嗎?同樣,富者有資格輕看貧者;貧者又應否自卑。子曰:「貧而無諂;富而好禮。」乃集郵者應有態度。
藝術收藏,主觀也。小兒讀幼兒園時,給我做的父親節禮物,已藏七、八年。朋友,你愿意花十元買下小兒手工嗎?相信送給你后,轉過頭便丟了。此無它,此禮物對我有價值,而對君卻一文不值。嚴格來說是有價值無價格。今天我們集郵,既追價值,更追價格。更甚者,只有價格,沒有價值。也許,我們已從一集郵者成了生意人。
曾幾何時,有郵商跟我說:「亞楊,你已成生意人了。」為此話,我反復思量。只要有空閑,必定上兩網,無非是關心手持郵票的價格。在價格好與差時,都會悉數沽出。記得某年赴京,帶了幾張<紅樓夢>、<西廂記>小型張和<西游記>,因為已賺了數倍,利潤甚豐,于是交予郵商。事后我反問自己,<雙玉誦曲>中,賈、林為何一紅一白?作者是誰?色彩是如何配搭?有何時代背景?作為投資者,只看價格。不過作為集郵投資者,應有更高角度,有另類眼光看郵票的價值。
閣下手上郵票,可以一是一封一封、一包一包、一箱一箱,甚至是一個貨倉。不過你又有沒有手持一枚,用放大鏡仔細欣賞。也許你不是藝術家,但一定是郵人,我們要對郵票有一份尊重,有一份敬意。郵票價格會有上落,不過郵票藝術性不應有高下之分。一版</1>、一版</1>,我放于辦公桌玻璃之下。<唐詩>字體多變,<宋詞>圖文互照,一金碧輝煌,一是平淡樸實。互相輝映,相映成趣。同事經過,指點請教。饋贈一對,以作留念。彼此感情,由此建立。可能與你在工作上爭執者,成為同道中人。郵票,原本是什么?現在又如何?將來是怎樣?
郵票會否成為文化產業?不少朋友都會關心。同樣,我和好友都留意。不過,產業帶來之經濟效益,又會否提升郵人文化質素?恕小弟直言,我在香港見到某同胞,買了十多萬元名版牌手袋,不可一世,立即電聯好友,方圓數十呎,超過百多人都知道。就因為一人,其他人都誤會中國人是暴發戶,是丑陋的咀臉。我們手上也許有數千、數萬、數十萬,甚至百萬和千萬郵票,可是我們的咀臉又如何?別人只知道我們炒嗎?傳媒對我們的印象如何?我們的自我形象,質素呢?我們有否透過集郵,令人生變得豐富,做人有禮、謙遜呢?
有時看到朋友在網上漫罵,心中有說不出難受。有人說升,有人說跌;有人說此版塊好,有人說是垃圾。有人美名真理越辯越明。不過,因「真理」而結怨,這又是否真理呢?
最近,讀宋曉文先生<方寸美術六十年>,既是贊嘆,又是感動。我們見到是印刷機下的郵票,可是背后有多少血汗,有多少心力呢?不是讀書,不是研究,又何來學問。也許有朋友說,我只是投資,甚至是投機。恕我直言,若只是如此,對閣下而言,已是一大傷害。也許賺了許多錢,猛回頭,閣下最后得甚么?若窮得只剩下錢,生存有何意思?朋友,欣賞自己有中郵票,欣賞人家欣賞的郵票,欣賞人家欣賞郵票的心,而非罵對方沒有價格,沒有錢途。希望大家都有如此胸襟。否則,文化產業,有何意義?作者:楊昊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