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定于2014年1月27日發行《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2枚(與法國聯合發行)。詳情如下:
志號:2014-3
圖 序 圖 名 面 值
(2-1)J 南京秦淮河 1.20元
(2-2)J 巴黎塞納河 1.20元
郵票規格:52x31mm
齒孔度數:13x12.5度
整張枚數:16枚
整張規格:228x165mm
版別:膠雕套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型齒孔、熒光噴碼
設計者:伊夫.博雅爾(法國)
責任編輯:溫文雅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表現內容
為紀念中國與法國建立外交關系50周年,中國郵政定于1月27日發行《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2枚(與法國聯合發行)。該套郵票也是繼1998年兩國聯合發行《故宮與盧浮宮》郵票后,再次聯合發行的郵票。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法國成為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兩國建交是東西方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具有戰略性、時代性和全球性。兩國共同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彰顯兩國建交的歷史和時代意義,進一步提升兩國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
此次中法聯合發行郵票以城市與河流為表現主題,兩枚郵票分別選取南京秦淮河和巴黎塞納河的標志性景觀,表現兩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表現兩座城市的文明起源與文化特質。自古以來,城市的興起與繁榮都和河流有著魚水相依的關系。許多時候,河流就是一座城市的代名詞,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是一座城市的母親。秦淮河是江蘇省省會南京的主要河流,古老文明的搖籃,歷史上極負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為古都南京最繁華之所在,其歷史之悠久、商肆之繁盛、文化之薈萃,歷千年而不衰。塞納河流經法國巴黎市中心。巴黎城市就是在該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并發展的,與塞納河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塞納河沿岸名勝古跡眾多,是古老巴黎城市起源、發展和輝煌的見證。
該套郵票圖案由法國郵票設計師伊夫·博雅爾創作。設計師逸筆草草,用簡練、清晰的筆墨,概括、明快的色調表現了一中一西兩處勝景。該套郵票采用膠印與雕刻套印工藝印刷,輪廓清晰,立體感強,利用熒光防偽技術,在紫外燈下一幅多彩夜色美景呈現在人們眼前,還原了朱自清名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境,也精彩地再現了瑰麗的巴黎塞納河勝景。
《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背景資料與原地郵局
秦淮河是長江下游的一條支流,全長110千米,平均流量15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積2630平方千米。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最大的地區性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
在遠古時代,秦淮河就是揚子江的一條支流。新石器時代,沿岸就人煙稠密,經濟發達,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
從南朝開始,秦淮河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兩岸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商船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
六朝時,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更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千百年來傳于后世。烏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風流的中心,東晉時曾經聚居了王導、謝安兩大望族而名滿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儒學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貢院,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于是秦淮逐漸復蘇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兩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艷的事跡更是膾炙人口。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歷經滄桑,幾番興廢,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國四大文廟之一,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夫子廟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夫子廟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高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
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塞納河是法國北部大河,發源于勃艮第科多爾(Cote d'Or)大區朗格勒高原(Langres)塔塞洛山(MontTasselot)的海拔471米處,全長776公里;包括支流在內的流域總面積為78,700平方公里(30,400平方里);它是歐洲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網絡的運輸量占法國內河航運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紀初期以來,首先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該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來的,河流與城市的相互依存關系是緊密而不可分的。
從發源地到巴黎,塞納河流經一連串逐個年輕的沉積巖的,填實構造盆地的同心地帶,地帶的中心就是緊緊環繞巴黎周圍的法蘭西島的石灰巖臺地。這一盆地的巖石都以巴黎為中心略呈傾斜,并具有一系列表面向外而間隔有較窄的黏土溪谷的石灰巖(包括白堊)馬頭丘(cotes)。這些馬頭丘被塞納河及其支流沖破,已造成一些明顯的缺口。在巴黎以下,塞納河下游的河道,按照影響盆地北部的結構性虛弱線的走向,大致沿西北方向入海。英吉利海峽在盆地的北面,打破了它的對稱,打破了同心地帶的完整性。塞納河是仍在白堊地帶入海的。
塞納河盆地的地勢沒有驚人的起伏不平。從其源頭出發48公里(30哩)已下降244米(800呎),而巴黎距河口365公里,卻僅高出海平面24米。因此,塞納河流勢平緩,顯然適航,又因其水情一般有規律性而更加適航。
流經的巴黎盆地是法國最富饒的農業地區。塞納河從盆地東南流向西北,到盆地中部平坦地區,流速減緩,形成曲河,穿過巴黎市中心。巴黎就是在塞納河城島及其兩岸逐步發展起來的。巴黎市沿塞納河十多公里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的堤岸,有30多座精美的橋梁橫跨河上,高樓大廈排列于兩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麗壯觀。
《南京秦淮河》主圖郵票圖案表現的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廟一帶風光,郵票主圖原地郵局為:南京市夫子廟郵政支局,郵政編碼為:210001。
巴黎塞納河在法國,此枚郵票無原地,相關地也可以選擇法國駐中國大使館(北京市朝陽區天澤路60號,郵政編碼: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