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集郵界的后輩小生,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平日里喜歡舞文弄墨,因而通過網絡、郵報郵刊,我有幸結識了全國各地不少集郵界的前輩、老師,令我獲益匪淺。
地處祖國東北遼寧撫順的姚亞杰老師,70多歲的高齡了,卻始終對集郵癡迷不悔,我們的交往自然離不開集郵兩字。提起撫順,不能不提起敬愛的“雷鋒叔叔”。撫順作為雷鋒的第二故鄉,一直是撫順人民的驕傲。
全國各地郵政部門、郵友們每年紀念雷鋒叔叔的封片戳不少,姚老師作為雷鋒叔叔的故鄉人,自然保存了不少。大概是深受雷鋒叔叔的影響,姚老師堪稱集郵界的“雷鋒叔叔”。
我有幸同姚老師認識后,每次都是書信來往,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幾次三番交往之中,總是能得到姚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諄諄教誨,令我大開眼界。
說實在的,我是一名鐵路基層小站的支部書記,正在為黨課教材和教具發愁,真的是有一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提到雷鋒叔叔,我一下子來了靈感,用雷鋒叔叔的郵品,制作《郵票上的雷鋒叔叔》專題黨課,豈不是一舉多得。
于是,我破例向姚老師“求援”。熱心的姚老師馬上將自己精心收藏的,撫順歷年發行的有關紀念雷鋒叔叔的郵戳卡、封片、紀念封給我寄來了滿滿兩大包。
要知道,這些年來,我同全國各地不少郵友都有信函交往。一般而言,我從不主動向郵友“討要”封片,一來怕麻煩對方,再者,擔心給對方增加經濟負擔。反之,我倒是盡我所能滿足全國各地郵友們的“求援信”。這次,向姚老師“求援”倒真的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熱情的姚老師得知我對雷鋒叔叔封片戳的需求后,精心選擇和整理了這些彌足珍貴的封片戳,不顧自己年邁高齡,冒著數九寒天的低溫,專門到郵局為我寄來。手捧著跨越千山萬水,從遙遠的東北直達西北,飽含著集郵界前輩對后輩殷切希望和重托的郵品,令我感慨萬千,激動不已。
這些雷鋒叔叔封片戳,恰好滿足了我制作教具和教材的需要,我把這些封片戳,連同自己收藏的郵票,作為《郵票上的雷鋒叔叔》專題黨課,為全站22名黨員進行講解,滿足了黨課教學需要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一批集郵愛好者。很多黨員同志們都說,原來集郵這么美,你們郵友之間的友情、郵情真純潔。
聽了這些話,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知道,這背后離不了姚老師這位“雷鋒叔叔”的鼎力支持。我當繼續努力,編輯《郵票上的共產黨員》、《郵票上的中國鐵路》等系列黨課,不斷創新黨課教育形式,豐富集郵活動內涵,為集郵的明天鼓與呼。作者:西安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