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雜志2014年第2期(總552期)上,分別刊載了賴景耀老師(《彰顯個性迎新春——蘭州地區個性化明信片掃描》P24頁)和李錦林老師(《郭老賀卡迎新春》P34頁)的關于個性化中國郵政有獎賀年明信片的文章,文章各有側重點,但是仍舊能反映出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的現狀。
一、 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的誕生
個性化明信片與個性化郵票、個性化信封等統稱為個性化郵品。就其歷史溯源來看,比郵票個性化要早得多。原郵電部1991年試辦銷售“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1992年起,正式將銷售“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作為郵政正常業務開辦。1999年7月,湖北省郵政函件局針對郵政行業率先提出由電腦、掃描儀、數碼相機作為輸入設備,以彩色激光打印機為輸出設備的個人明信片按需打印系統,作為創新業務,湖北省郵政函件局首創個性化明信片,在此基礎上2004年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誕生。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不僅是當今人們對個性展示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中國人對書信文化、年俗文化、祈福文化、集郵文化、廣告文化的心理需要,因而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集郵愛好者的青睞。
二、 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的定義
在賴景耀老師的文章里稱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為個性化明信片,我認為不嚴謹,首先在時間上個性化明信片隨時都可以制作,而有獎賀年明信片是有時間限制的,包括制作時間、兌獎時間;其次在內容上個性化明信片沒有專題限制,而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突出的主題是賀年。筆者認為應該稱為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原因如下:一是明信片由中國郵政為賀年專門發行;二是可以私人定制,并且是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個性;三是可以兌獎,作為賀年問候外的驚喜。
三、 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的當前問題
1、起印量問題。
賴景耀老師文中寫道:“蘭州市郵政部門降低了個性化明信片的印數‘門檻’,只許100枚就可以開印”;李錦林老師的文章中也說上海的最低起印量為100枚,但是也寫到郭老這枚賀卡,印量1000枚,是貴陽的起印量。這就說明全國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的起印量標準是不統一的,1000枚的起印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的,所以說從接地氣又惠民的角度來說,100枚的起印量是科學的。
2、售價問題。
李錦林老師的文章中寫道:“上海最低起印量為100枚,每枚售價3元。第二檔滿千枚,每枚售價是2元。第三檔千枚以上成千枚遞增,每枚售價為1.80元。(營業窗口售價)對于枚數和售價按照一定檔位分別設立,我認為是科學的,郵政考慮成本和利潤問題的同時,也要考慮用戶的承受能力和讓利問題,薄利多銷一樣可以盆滿缽盈。
3、業務開展問題。
李錦林老師在文中寫道“近幾年起印量大大降低,但是知之者寡”。的確是這樣,筆者曾多次詢問過地市兩級集郵協會的多位資深理事,都說只聽說過有此業務,但是究竟如何辦理,到哪里辦理,需要多長時間,準備什么資料都一無所知。不能說是曲高和寡,只能說在業務開展上還不均衡,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中國郵政個性化有獎賀年明信片造福郵迷。
參考資料:
1、《集郵》雜志2014年第2期有關文章。
2、郵電部、國家工商管理局關于將銷售“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作為郵政正常業務開辦的通知(1992年9月3日發布)。
3、《中國集郵百科全書》人民郵電出版社。作者: 留住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