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二十七年,《猛禽(二)》為《猛禽》譜寫新的序曲,中國郵政再次為集郵愛好者奉獻出一套精品郵票,圓了多少郵迷的夢。雖然距第一組《猛禽》郵票的發行時間間隔太長了些,但畢竟有了這可貴而又難得的延續,讓我們可以欣賞到這兩組《猛禽》郵票之間的許多細微變化,從這些變化當中,又不難體會到郵事變幻和郵人滄桑。
對比兩套《猛禽》郵票姊妹花,相同之處很多:它們均由著名畫家萬一先生所繪;采用工筆重彩手法,整體風格一致;整套郵票枚數相同,均為四枚;郵票規格相同,每套票的規格均兩枚為52毫米*31毫米,另兩枚為31毫米*52毫米。兩橫、兩豎;動靜結合,每套郵票的兩枚橫票均表現了猛禽展翅欲放的動態畫面,另兩枚豎票均展現了猛禽站立狀態的靜態畫面,動靜結合惟妙惟肖。此外,兩套郵票均由北京郵票廠印刷。
盡管相同之處不少,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兩套《猛禽》郵票也有細微的差異。
一、郵票面值的變化。
這是這兩套郵票之間最明顯的變化。27年前發行的T114《猛禽》郵票,其四枚郵票的面值分別為8分、8分、10分、90分,均以“分”為面值單位;而剛剛發行的/1,其四枚郵票的面值分別為1.20元、1.20元、1.50元、1.50元,均以“元”為貨幣單位。面值的變化是由于27年來郵資調整的緣故,但第一組有當時的高面值(90分)郵資,第二組未設高面值郵資。
二、郵票規格的變化。
表面上看,這兩組郵票的規格大小都一樣,但若將這兩組郵票排列在一起欣賞,卻有著難得的對稱之美。因為,第一組《猛禽》郵票第1圖和第4圖的規格是52毫米×31毫米,而第二組《猛禽》郵票第1圖和第4圖的規格則是31毫米×52毫米;第一組《猛禽》郵票第2圖和第3圖的規格是31毫米×52毫米,而第二組《猛禽》郵票第2圖和第3圖的規格則是52毫米×31毫米。
三、版別的變化。
兩套《猛禽》郵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印刷工藝上,第一組《猛禽》郵票的版別是影寫版,而第二組《猛禽》郵票的版別則是膠雕套印,版別“升級換代”,所表現的猛禽更加活靈活現,無疑使第二組郵票更受郵人歡迎。
四、齒孔度數不同。
第一組發行的《猛禽》郵票齒孔度數為11.5度,新發行的《猛禽(二)》郵票第1圖和第4圖齒孔度數為13度,第2圖和第3圖齒孔度數為13×12.5度。
五、整張枚數不同。
第一組發行的《猛禽》全張票為40枚一版,《猛禽(二)》為16枚一版,郵票版式的變化體現了目前小版化的趨勢。
六、防偽方式的變化。
第一組《猛禽》郵票應該有其特別的防偽方式,但筆者在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2013)》中沒有查到該套郵票的防偽方式;而《猛禽(二)》郵票卻標明具備“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和“熒光噴碼”等多種防偽方式,說明現在郵票的防偽技術日臻完善,已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七、郵票國銘的變化及相關文字位置的變化。
《猛禽》郵票的國銘是“中國人民郵政”,且與中英文的國名文字呈分散排列;而《猛禽(二)》郵票的國銘是“中國郵政”,且與中、英文的圖名文字呈聚集排列,這種將郵票國銘文字與郵票圖名文字排列在一起的方式,自然更加醒目。
八、郵票設計者署名的變化。
同一系列郵票,第一組郵票設計者標明為萬一、程傳理兩人,第二組郵票設計者標明為萬一,這一細微變化,讓我們感受到我國郵票發行制度已逐步走向規范化,越來越成熟。
此外,從畫面上看,第一組發行的《猛禽》郵票似乎更注重猛禽的生活環境,如背影的遠山、大海等,《猛禽(二)》郵票畫面則顯得更加干凈利落,特別是設色較第一組更加豐富。作者:王海濤 余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