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日發行的/1,以一幅“和平頌”的畫作展現在眾人面前,這套單枚郵票至少涉及四個方面的題材概念。
一是國家政治機構(人民團體)題材概念。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于1954年5月3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民間外交工作的全國人性人民團體,60年來,它在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此套郵票的發行,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首次登上國家名片,對宣傳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宗旨,擴大其影響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世界和平大同題材概念。
和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世界和平大同,是全人類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中華民族更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郵政已多次發行以“和平”為主題的郵票,這套郵票又以“和平頌”的畫作為表現形式,而這幅“和平頌”,是1955年我國14位著名畫家聯手為在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而創作的,當年一經亮相,即在世界和平大會產生很大的轟動效應,贏得各國與會人員的普遍贊賞。“和平頌”不僅體現了新中國畫家們熱愛和平的高尚情操,也表達了全國人民愛好和平的情感和意愿。
三是當代繪畫題材概念。
《和平頌》畫長398厘米,高201厘米,現存于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這幅畫作由齊白石、陳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齡、馬晉、徐燕孫、楊敏、王雪濤、吳一舸、張其翼、田世光、段履青等14位著名書畫名家共同創作,前后歷時十天,并由郭沫若題寫“和平頌”。旁款為陳半丁所書“為了對世界和平大會表示熱烈祝賀,為了表達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事業的擁護,一九五五年五月,我們14人作此畫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并由合作者依次題名。眾多畫家聯手,影響轟動世界,《和平頌》的成功創作,成為中國畫壇一樁佳話,也在新中國繪畫美術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并被載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大事記”。
四是花鳥魚蟲題材概念。
《和平頌》采用中國畫的工筆設色,以傳統的松、石、爭艷盛開的百花及形態各異的和平鴿為主要表現內容,其畫作的精髓是15只象征和平的鴿子,有的飛翔在五彩繽紛的百花叢中與壯美的松石和溪流之間,有的在花叢草地之上,有的在溪流巨石之間,錯落有致,或覓食、或休閑、或嬉戲。展現了一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畫作的形式雖然表現的是花鳥魚蟲,但卻蘊含著豐富而又博大的人文意義。作者:余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