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有多少人集郵,估計這是一個很難解釋的問題,100萬,200萬,甚至600萬,1000萬的答案都有,那么到底有多少呢,可以根據拜年郵票吉祥號珍藏折的搖號來簡要分析一下。
首先,搖號提交的時間比較久,1.18-2.28,可以提交42天,3.4開獎,3.5公布。這次搖號是網廳成立后的第二次搖號,第一次是去年的大小版預定搖號。為何時間這么長呢,而且還發了短信通知新郵預訂戶參加搖號,當然對于預訂戶來說參加搖號沒有損失,參加是免費的,當然中簽后也可以不交錢,只當碰碰運氣罷了。但實際上參加搖號的人并不多,所以提交時間給的很充足,竟然長達42天,而且這中間還把搖號的廣告放到首頁,非常明顯。這都顯示出郵政怕沒人參與的尷尬。
其次,參與人數比預想的少很多。原本以為怎么也得幾十萬人參加吧,畢竟每年預定新郵量也有幾百萬套,但實際上參加人數很少,這也是中獎率高的原因。63892人,40000人中簽,中簽率62.6%。這個中獎率比買福利彩票刮刮獎還高了一倍。這么高的中獎率有些中了的人反倒沒有初時那么興奮了,畢竟中獎的比沒中的還多。中獎率高達62.6%,這也不是中國郵政希望的,他希望中獎率4% 才好,但實際參與的人數就那么多,他們也沒辦法,怎么動員就是不參與啊。
第三,參與人員構成。這次抽獎的資格是只要預定了2015年新郵的就有資格,這個比去年搖大小版要擴大了面積,去年是連續三年預定新郵者才能抽獎,當然去年也沒有公布中獎率,應該比這個要低,但也不會低到哪里。除了預定了2015年新郵外,還要手機號、實名制,一個都不能少。實際上每年大約600萬套郵票的預定量中,起碼有三分之一是郵商預定的,這些人很多都是通過關系從郵局預定,實名是實名,但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名字,電話也不是自己的,這些預訂戶大多沒有參與進來。按照每個身份證可以預定5套來計算,這一下子少了40萬人的參與。其余400萬是散戶預定,現在很多人都是預定2-5套,所以這400萬套可能僅僅被150萬人訂走。而預訂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大多數,大約為預定戶中的60-70%,這些人基本不上網,參與的人少的可憐,這一下子還剩下不到50萬人。散戶中很多人僅僅是訂個年冊了事,每天根本不關注任何集郵網站和信息,美其名曰訂套郵票留給孩子,實際上孩子更不喜歡,這些人差不多占到一半,這樣就只剩下25萬了。而這里面還有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及時提交的,還有不清楚操作流程提交失敗的,還有手機號和賬號不搭配等各種原因,這樣算下來剩下6萬多人參與倒是不奇怪了。這6萬多人都是長期關注集郵,經常到網廳買東西的人,可以說是集郵者中最活躍的分子。
第四,廣義的集郵者最多150萬,狹義的不到20萬。如果按照參加搖號的人數來計算集郵者來說,那么最多中國集郵的為150萬,而這其中至少10萬屬于郵商。而真正把集郵當成愛好,除了新郵還會購買其他郵票的或是經常關注集郵的估計最多20萬。從近幾年發行量也能證明這一點。每年新郵大多數打折,按理說預定量就有五六百萬,發行量僅1200萬左右,還有一半,但還是打折嚴重,因為真正的集郵者太少了,大家只肯買熱門票,而熱門票一年就那么幾套,其他的票只能打折銷售了。而那些量小品種的購買群體幾乎也是這20萬中的集郵者,按說現在的量小品種發行量可是非常少的,如大本冊僅10萬,絲綢版宣紙版什么的也才65萬,但價格似乎也沒能一飛沖天,還是買的人太少了,郵商炒來炒去卻沒人接盤,最后還是會跌。
盡管全世界集郵人口都在減少,似乎中國下降的速度較快。主要是老年人是中國集郵主體有關,自然減員每年預計減少集郵者5%。這樣一來,預計10年后集郵的可能不超過100萬了。郵政也深知這一點,所以近幾年開始倡導大家以版為單位收藏新郵,紛紛發行高價的大小版冊,而現在很多集新郵的也形成了編年就集大版的習慣,使得大版的價格越來越高,甚至套票打五折,大版也能有所升值的怪現象。當然畢竟大版的價格較高,郵政為了能使大版升值,甚至還要人為破版下發,這樣卑鄙的行為只能是殺雞取卵。如果郵票總體發行量不下降,只靠一些手段讓大版升值,將來集郵的必定還會迅速減少。減量保值還利于民才是發展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