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忙上墳,市場冷清不精神,春雨如油且珍惜,深耕細作利收成。清明小長假,近期碰上大地普降春雨,正如一句名詩所描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國人都紛紛在忙于掃墓上墳,追思祭祖緬懷親人,傳統中華文化習俗的認同感,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逐年提升而得到增強,有助于尋根問祖中華傳統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這將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全球華人民族認同感,是綜合國力提升不可忽視的積極因素。武漢郵市場內場外,同樣也是輪番有人忙于奔赴各地掃墓上墳,出攤人數不足且來人稀少,加上行情同樣猶如清明時節的天氣春雨綿綿,所以市場仍舊顯得冷冷清清,基本上是乏善可陳不夠精神。
近期個別成交活躍或者漲幅明顯的郵品,都存在著即將上市托管的諸多因素,例如:絲綢二,延邊風情以及萬國小型張等等,場內部分郵商目前的對策是:什么東西上漲得好就賣什么,讓那些喜歡賭托管上市賺大錢的人去賭。為什么武漢郵商和一些場外投資者,對參與文交所的托管上市的熱情降溫?因為許多曾經熱情參與過托管的郵人,都幾乎遭遇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問題,經歷文交所今年以來的發展演變的軌跡,人們發現參與郵品托管上市入庫,不再通往《星光大道》的單行線,而是變成了一柄有利有弊的雙刃劍,如果郵品的托管入庫率比較理想,確實有可能產生《鯉魚跳龍門》身價倍增的賺錢效果;反之入庫結果不盡人意的話,就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境地。我們市場已經有不少的人,都因此吃了這種得不償失的虧,用真金白銀高價在實物市場收購的即將上市的郵品,送去托管涉險過關入庫的結果是寥寥無幾,往往甚至連零頭都達不到,大部分被無情退回的郵品,只好被迫“揮淚跳樓”賠錢甩賣。最近,連知名郵商北京大王也在“訴苦”,從市場37-39高價買進來,送去線上托管的小型張***,進去入庫的才只有27%,扣除申購讓利出去的部分,手上的份額所剩無幾,除非等到線上電子盤漲到145/張,才能夠持平保本白忙乎一場,他直言不諱地公開置疑:“這樣的托管有什么意義?”
回到線下的實物市場,行情因種種原因暫時還沒有明顯的拉動,盡管我們不情愿,但是我們終究還是需要面對現實,賺錢的時候朝前看,不賺錢的時候應該學會朝后看,風物長宜放眼量稍安勿躁,要善于順勢而為地調整好自己的投資心態。郵市投資還是應該有個長遠的規劃安排,不要奢望一買馬上就漲,一勞永逸也是不現實的,就是連我們場內的老郵商老P,雖然他堅定地看好今年行情的后勢,都不敢說自己買了就指望很快就漲,前段時間有款他看中的郵品**,本想等到25以下再建倉的,但從年前到年后都沒有跌到這個價格,他根據自己的跟*蹤觀察和分析判斷后,認為對預期的價格不能太死板,跌得差不多就行了,于是在27左右的時候先買進了千余版,說自己并不指望一年半載的就會上漲得怎么樣?如果跌狠了再繼續買一點,摸著石頭過河試探性地分段建倉。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務實可行的操作方法,我們畢竟都是普通的凡夫俗子,不是未卜先知神機妙算的神仙。
我們都懂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重要關聯;也明白“春雨滿街流,收麥累死?!睓C遇重要的含義,所以我認為:目前郵市行情“春雨綿綿”,恰好為大家提供了深耕細作春播下種的良好機遇,這對獲取秋收的果實是非常有利的。近幾年的郵市行情,其實還是給大家提供投資賺錢的機會還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敏銳把握抓住的人卻并不多,這種現象再次說明:郵市郵品中“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不是沒有千里馬黑馬,只是我們自己的眼拙遲鈍而已。堅信行情的人就應該堅定走自己的路,無論路途遭遇坎坷還是平坦順暢?都應該保持寵辱不驚的淡然心態,朝著自己的投資目標堅毅執著地前行,至于有人杞人憂天地把郵市看成窮途末路,那也是別人看空者的“言論自由”,不用管他真實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反正強扭的瓜不甜,還是由他去吧!作者:江之水 201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