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委員會從江西井岡山寄來的紀念封,這是2014年度全國最佳郵票評選中獎紀念,封內有“評選紀念”和“頒獎紀念”兩枚紀念張。端詳著漂亮的紀念封,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少什么呢?郵票,一枚郵票。作為集郵界每年的盛事,最佳郵票評選牽動了多少集郵者的心?中獎不中獎無所謂,只為手中那神圣的一票,只為評出心中最美的郵票。評選頒獎活動一結束,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為中獎者寄發參評的獎品——一枚年度全國最佳郵票評選紀念封、兩枚紀念張、一枚參加評選活動者本人寄出的選票。于是更多的參與者就有了一份期盼,盼望著自己寄出的那枚帶著郵資的選票能再回到自己手中,同時也能集到組委會專用的紀念封。
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已經舉辦了35屆,以生肖排序的佳郵評選活動也舉辦到了第三輪的第11次。作為全國最佳郵票評選委員會贈送給參與者的禮物,每一年的紀念封都出自名家之手,也成為集郵者競相收藏的目標。也可能是寄發的數量太大的緣故,這樣的紀念封只有很少一部分貼郵票,多數都是加蓋“郵資已付”戳或是郵資機戳,這樣的實寄封在寄遞的過程中雖然節省了時間,但很多情況下,體現不出集郵的特色。假如紀念封上貼上已經評選出的最佳郵票,或者是與舉辦評選頒獎活動地有關的郵票,再配上紀念郵戳,這樣的佳郵評選紀念封會受到集郵人的追捧,更有收藏意義。如果加貼郵票不方便,能否像2007年以后的佳郵選票一樣,啟用專用的郵資圖,或封、或簡、或信卡,讓佳郵評選的郵品成為名副其實的郵政用品。
這一點從“佳郵評選”選票的變化就可以看得出來,最初的選票都是隨《集郵》雜志夾送,以后雖變換過幾種發放形式,最終從2007年開始啟用了專用郵資圖的普通郵資明信片,成就了一年一度佳郵評選選票正宗郵品的地位,也成為集郵者競相收藏的對象。每年為集郵者寄送佳郵評選紀念張消耗的信封很多,無論是通過郵資明信片選票、手機短信、網站評選還是微信評選等形式參與最佳郵票評選活動,中獎者都會收到組委會寄贈的紀念封,如果使用專用郵資圖的紀念封寄遞中選紀念品,這樣的紀念封郵味會更濃,會更加受到集郵者的喜歡,如果放在合適的專題中,也會成為一件有效的素材。作者:楊文忠 本文刊登在《覓郵》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