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枚"萬里長城古北口"帶著黃燦燦的秋色緩緩飄來時,相處十載的"民居"普通郵票就將漸漸告退,"新桃換舊符"乃事在必然的規律。
一套"民居"使用的時間之長創新中國普票之最。日久生厭,不少人利望這常貼的郵花能推陳出新,換換面孔,我也頗有同慰。然而一旦如愿以償,立身于"北古口"雄威的關隘之止,回望夕照中的"民居",油然而生的卻是一股依依難合的情感......
縱觀中國的普票,選材的思路大都比較莊嚴,偏重權威與圣地。久而久之,不妨換一個表現的角度,由此選擇了"民居",可謂慧眼獨具。
"民居"是什么?通俗的說,就是中國傳統風格的百姓之家,神州南北的平民之居;是"泥融飛燕子"的共筑,也是"沙暖睡鴛鴦"的相處;閉門有"紅泥小火爐"的溫煦,開門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忙碌;屋檐下寫不盡父母的慈愛,窗臺上敘不完兒女的情長......
枚枚"民居"嬌巧端莊:北京的四合院住著最好的鄰里,錫林郭勒的蒙古包笑迎連天的碧草;陜北的窯洞盛開著朵朵窗花,閩西的土樓令衛星瞪圓了眼睛;傣家的竹樓自有婀娜的腰身,臺南的古厝上長出對對羊角......如此一居銜著一居,相依相偎親密無間,共組一只華夏民族多彩的蜂巢,嗡嗡地歌唱著生活、勞動與創造......
一首《烏衣巷》千年傳誦,只因它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而輕聲詠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居民告別傳統民居搬入高樓公寓,于是這套薈萃了七彩民居的普通郵票將不再普通,且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日漸珍貴起來。作者:鄭啟五 文章來源:湖北集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