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定于2016年8月28日發行《月圓中秋》特種郵票1套1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6-23
圖序:(1-1)T
圖名:月圓中秋
面值:1.20元
郵票規格:30毫米×50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 16枚、版式二 6枚
整張規格:版式一 150毫米×240毫米、版式二 180毫米×128毫米
版別:膠印(采用局部燙印工藝、香味油墨)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計者:崔景哲、李云中
版式二邊飾設計者:史淵
責任編輯:干止戈
印制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集郵網廳、中國集郵手機客戶端和中國集郵微信商城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人們在中秋月圓之時,會用不同的方式,將自己內心最美好的愿望寄予月神,期望能夠實現。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以及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被中國人喻為最有人情味、最具詩情畫意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團圓節。中秋傳說非常豐富,耳熟能詳的主要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中國人對月亮寄托著情懷,更多地對她賦予了情感色彩。歷朝歷代,都有無數表現中秋或月圓的名篇佳句,如李白的《月下獨酌》、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晏殊的《中秋月》、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蘇軾的《中秋月》等。中秋月亮的圓滿引申到人事的團圓、家庭的團圓、親友的團圓、民族的團圓、社會的和諧。“團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為此,中國郵政安排發行“月圓中秋”系列郵票。8月29日將發行的首套《月圓中秋》郵票1套1枚,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將思念之情融入方寸之間。
郵票設計上半部分與月亮有關,采用神話嫦娥奔月主題。下半部分與人的活動有關,采用民間中秋拜月,祈求生產豐收、身體安康、多福多壽、家庭團圓的場景。郵票中月亮周邊精心打制了56個圓孔,象征56個民族共度元宵佳節。畫面中若隱若現的亭臺樓閣和祥云,營造了神話中月宮的神秘氛圍。背景上的點點桂花,散發出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更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