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雖然《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都可以用主角兒來統稱,但是如排在第一的,非孫悟空莫屬。因此在新中國發行的郵票中,孫悟空這一形象也多次閃亮登場。
1979年12月1日發行的T43《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是第一套《西游記》題材郵票,全套八枚,郵票主圖均以孫悟空為主要角色,其中《水簾洞稱王》、《大戰哪吒》、《大鬧蟠桃園》、《跳出八卦爐》4枚郵票圖案取材于小說前七回中,《三打白骨精》、《智調芭蕉扇》、《大戰盤絲洞》取材于小說第十四回,最后一枚是師徒四人走在取經路上。著名郵票設計家李大瑋在這套郵票的設計中,吸取了京劇和動畫片的一些特點,運用中國民間年畫的處理方法,工筆單勾,重彩濃染,人物略有夸張,把孫悟空的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的個性刻畫的淋漓盡致,使孫悟空的形象鮮明地展現在方寸之上。雖然有三枚郵票因孫悟空的虎皮裙曾經引起熱議,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對這套郵票的喜愛,1980年被評為新中國建國30年最佳郵票。
因為孫悟空在民間是機智與勇敢的代表,所以京劇、動畫片、皮影戲、漫畫等很多藝術形式在創作和表現上也采用了孫悟空的形象,其中1980年1月25日發行的T45《京劇臉譜》郵票第6枚和香港香港1974年發行的《藝術節》郵票第3枚,主圖選擇的都是孫悟空的臉譜。雖然戲曲的臉譜屬于平面,還有濃墨重彩的特點,但是孫悟空特有的“猴臉”特征,還是在整套郵票中表現出特別的味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10月9日,中國郵政與巴西聯合發行的編號2000-19《木偶與面具》特種郵票中,代表中國文化的木偶形象,也是孫悟空,玩偶的形式和孫悟空的靈動自然融合,絲毫看不出人為的呆板和機械。2014年6月1日發行《動畫—大鬧天宮>》特種郵票,選取動畫片中《龍宮奪寶》、《官封弼馬溫》、《自封齊天大圣》、《大鬧蟠桃園》、《惡斗天兵天將》、《打上靈宵殿》六個經典,主角不僅都是孫悟空,國家郵政還發行小本票,將孫悟空這一中國神話式的英雄,再次以主角定格在“國家名片”之中。2000年9月30日和2007年6月18日,澳門郵政局發行《文學與人物——西游記》郵票總計12枚郵票2枚小型張,展示了《花果山猴王》、《猴王吃仙桃》、《小哪吒敗陣》、《大戰二朗神》、《老君煉猴王》《佛祖鎮猴王》《師徒取經》、《三打白骨精》、《真假孫悟空》、《紅孩兒受戒》、《大戰牛魔王》《大圣鬧天宮》《五圣成正果》等經典場面,設計者女畫家潘錦玲借鑒的動漫的手法,反映文學人物這個主題,雖然有不同意見,但是14枚郵票(其中兩枚小型張)僅有《洞妖捆八戒》一枚上沒有孫悟空的形象,這樣的展示誰能說孫悟空不是《西游記》中的主角兒呢?
2015年5月3日發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一)》特種郵票1套4枚,小型張1枚,開啟了孫悟空形象在方寸名片新的旅程。設計者畫家李云中以傳統工筆人物入畫,借鑒連環畫的表現形式,在形神兼備創作神話形象的同時,生動表現了大家熟知的故事情節。《自封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兩枚郵票將孫悟空的桀驁不馴、敢作敢為的性格躍然紙上,特別是《大鬧天宮》一枚,面對天兵天將,無所畏懼的“亮劍”精神,很是讓人欽佩。
2017年的3月30日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二)》特種郵票1套4枚,《智收白龍馬》《豬八戒拜師》《流沙河收沙僧》《偷吃人參果》四枚郵票上都有孫悟空的形象,而且動、靜不同角度的刻畫,把孫悟空善戰、機智、多變的性情通過駕云、對打、偷吃等場景以及與其它形象的對比進行了詮釋,讓齊天大圣形象的多面性更加撲朔迷離,好奇的心等待系列郵票的下次登場,再看孫悟空的形象變化。
“練好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孫悟空的形象影響著幾代人,戲曲臉譜、木偶、動漫,不同的設計角度,解讀著孫悟空這個形象不同的內涵,不知道下一組《西游記》特種郵票的孫悟空形象會如何登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