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開幕,中國郵政為此于當日發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紀念郵票一套1枚。此次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也是2017年中國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中國郵政再次以方寸的形式見證紀念國家重大事件,融合豐富的元素,反映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愿與沿線國家一道,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從而實現和平、發展與繁榮的共同愿景,同時在方寸間闡述了此次高峰論壇的“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主線。
效率與嚴謹的結合
習近平主席在1月17日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宣布,今年5月中國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配合中央宣傳,外交部向國家郵政局提出發行一套相關題材郵票的建議。經謹慎考慮,國家郵政局于2月20日下發增加發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紀念郵票的通知,發行時間定為5月14日,具體事宜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負責落實。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郵票發行工作,這項極具挑戰的任務考驗的是編輯、設計團隊在組稿過程中細致、嚴謹、準確、高效的能力。“我們要實現兩個目標:充分論證選題,抓住重點,表現核心,與中央的宣傳口徑保持一致;嚴格落實《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要求,于發行日前2個月提交圖稿給國家郵政局審核。”郵票發行部總經理高山部署了具體工作,這意味著郵票論證、組稿、設計、修改、報審的時間總共只有一個月。
郵票發行部首先聯系北京市政府外事辦,請其與外交部溝通,取得此次高峰論壇標識版權及原始文件,再與懷柔區委宣傳部聯系,獲取論壇舉辦地雁棲湖的相關圖片,用于圖稿設計。“我們梳理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關城市的資料,包括廣東、福建、新疆等地區,通過飛機、高鐵、貨輪等方式表現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這套郵票編輯王靜介紹說。
3月16日,郵票發行部通過內約和外約兩種形式,共設計出17個方案,其中集團公司郵票印制局編輯設計部作為郵票設計的重點支撐單位幾乎全員行動。經過初步篩選,郵票發行部于3月21日提交8個方案給國家郵政局,國家郵政局于4月12日反饋最終審核意見,同意了郵票印制局編輯設計部董琪的方案為最終發行方案。4月17日,郵票順利進入生產環節。緊鑼密鼓、井然有序的安排與協調保證了這套郵票發行任務的順利完成。
古代與現代的融合
“該套郵票以高峰論壇標識為主體,左側以祥云代表陸上絲綢之路,右側以水紋元素代表海上絲綢之路,體現了水利萬物和包容、圓融的思想。”董琪介紹了基本設計理念,“‘這是一條讓我能觸摸祖先的路’,從紀錄片中得到啟發,我希望郵票可以古今結合,有歷史的穿越感。”在此套郵票中,下方的城市剪影結合了古代文明遺址與現代建筑,展示了北京天壇和國家體育場、甘肅嘉峪關、新疆蘇公塔、福建東西塔、廣西文昌塔、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和外灘、廣州塔的形象,反映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愿與沿線國家一道,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從而實現和平、發展與繁榮的共同愿景。華表、中國高鐵、中國遠洋貨輪、中國大型飛機等元素反映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成就,表現了聯通中外的橋梁和紐帶,同時闡述了此次高峰論壇的“五通”主線。
董琪表示,這套郵票設計有兩大難題,一是時間緊,二是元素的精簡和提煉,“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資料非常豐富,郵票編輯也搜集了很多素材,后期設計就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董琪曾選擇“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的標志性建筑“入選”剪影,在后期審稿過程中,有專家提出沿線國家較多,不如單純表現“一帶一路”起點中國的建筑,這對董琪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做減法后,郵票版面更舒展,而我特意讓左側更空曠,以顯示陸上絲綢之路的廣袤,讓右側稍顯密集,以映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繁華”。
董琪就出生在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烏魯木齊,來自絲路,展現絲路,能中選成為此套郵票設計者,在她看來仿佛是冥冥中的責任與使命。“展現‘一帶一路’的元素非常豐富,正因為我熟悉這片土地,所以對元素的取舍胸有成竹。”董琪介紹說,選擇嘉峪關是因為這里是長城與絲綢之路唯一的交匯點,而蘇公塔是一座造型別致的伊斯蘭教古塔,由維吾爾族愛國人士建造。
“郵票就是傳達中國正能量的窗口,人們推開這扇窗,就能看到更美的風景。”為了讓這扇窗更美觀,董琪借鑒了敦煌壁畫的構圖形式和色彩運用,用絲帶將票面中較為瑣碎的元素串聯起來,同時通過調整黃、藍絲帶的明度,與論壇標識的顏色形成對比,讓平面變得富有立體空間感。王靜也認為美觀是董琪設計圖稿能中選的重要原因之一:“參與初步鑒定的專家被她的郵票設計稿‘驚艷’到了,反復端詳。最終的郵票圖稿是最簡練、最能反映論壇精神內核的。”
此次,中國郵政還專門發行了絹質品種的郵票版式二,清新素雅,簡潔大方。用類似絲綢的材質印制絲綢之路題材郵票,顯然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