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很多郵友比較關心郵品的價格,時常通過網絡、報紙等途徑收集整理價格,參考對比,作為購買的依據。
但是,遇到報紙、網絡上給出的參考價格,為什么在郵市上,或者網上就買不到了。
比如某集郵者根據某套郵品網上給出的價格是10元,集郵者購買時,對方報價都是12元到15元不等,還有20元。集郵者根據網上價格10元要求購買,出售者無一例外拒絕。
再比如,某年冊收購價是200元,集郵者出售時,對方給出的價格大都是150元左右,集郵者要求按照網上給出的200元交易,對方基本上都是謝絕了。
很多集郵者郁悶,為什么網上、報紙上給出的買賣價格同實際交易價格存在差異呢?有的差異還不是一點點。
這個其實很簡單,很好理解。首先,網上給出的價格,只能作為參考價格供買賣雙方參考,切不可當真。一套郵品的價格要由實際價格和預留利潤兩部分組成,網上給出的價格,往往忽視了預留利潤,郵商也好,店主也好,都不是“活雷鋒”,不會把自己的預留利潤拱手相讓,價格出現誤差屬于正常現象。
其次,網絡、報紙采集價格的采集渠道不同,所得價格出現差異實屬正常。如一塵網主要是批發為主,零售少見。依據一塵網采集的價格要明顯低于市場價,這是因為批發價本身低于零售價決定。批發需要大量資金,普通集郵者根本無法承受大量占用資金。
同時,一塵網是要有交易費用,普通集郵者購買一套、兩套郵品,一方面無法走批發這條渠道,另一方面沒有必要為了降低實際價格繳納交易費用,那樣得不償失。
第三,很多大郵商資金雄厚,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或者吸引眼球,或者增加銷售量,在網上交易時,對于題材不好的郵品,會選擇打折出售。但是,不是所有的郵品都會打折出售,也不是會一直打折出售,隨著貨源減少,庫存消耗、人氣回升等各種因素,打折郵品也會烏鴉變鳳凰,上演一幕活脫脫的“鳳凰傳奇”。
第四,網絡交易,很多店家為了吸引人前來,精心選擇部分郵品,低于市場價。但是,請仔細看,凡是低于市場價的,一般都是只有一套,無多。另一個是不是每一套都是低于市場價。集郵者要貪圖便宜購買,需要額外支付郵費,有的店家沒有不發掛號信,只發快遞,即便是一套低于市場價的郵品,也是要額外支付15元快遞費,仔細計算還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集郵者對于網絡、報紙給出的買賣雙方價格,只能作為參考用來“參考”,網絡交易價格瞬息萬變,漲跌起伏都是片刻之間的事情,切不可把“參考”價格當真,那樣是無法面的瞬息萬變的市場價格走勢的。
這下,你該明白參考價格的作用了吧。作者:西安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