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我接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郵票的設計任務,當時頗感意外,同時也倍感壓力。寧夏處在新歐亞大陸橋國內段的中間位置,擁有對內連接西北、華北和東北,對外通往中亞、西亞的特殊陸空優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在我國、乃至世界影響較大,與紀念活動同步發行的郵票,自然會受到集郵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對郵票有不同預期,這就需要設計者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中做出割舍。
我最終接受了這一郵票設計任務,主要緣于自己對充滿神奇的寧夏的熱愛和向往。唐代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描繪令人浮想聯翩,毛澤東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由寧入陜,在此抒發了“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豪邁,宋代岳飛曾在《滿江紅》中表現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決絕,明代朱栴描繪的“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風柳眼舒”塞北美景,令我對充滿神奇的寧夏滿懷憧憬與敬畏。雖然天下這么大,獨望塞上行。
設計靈感源自踏上塞北的苦與樂
經過評審,我設計的初稿順利入選,但需要進行修改。為了尋找全新的設計靈感,挖掘寧夏獨特的郵票元素,7月中旬,我與這套郵票的編輯李可心來到銀川,由北向南,前往寧夏吳忠、中衛等地,采風、取景、積累素材,浸潤西夏文明,感受黃河文化與伊斯蘭文化交融碰撞出的文明火花。此行我著重感受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以來在“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建設”“特色產業”“鄉村振興”以及“全域旅游”等方面進行的創新探索、生動實踐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寧夏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的良好精神風貌,收集了大量圖片、攝像和文字資料。
為獲得昔日“干沙灘”蝶變成今日“金沙灘”的閩寧鎮原隆新村這個在賀蘭山東麓的戈壁荒灘上拔地而起的現代化生態移民“樣板間”的第一手資料,我們走訪了全鎮,以大量圖片感知他們如何擼起袖子干事業,使鄉村實現從“高顏值”到“氣質美”的華麗轉變,建設“遷得出、穩得住、致得富”的美麗鄉村的歷程。
為了獲取最有代表性的景致,也許只有拍攝上百張照片才會找到令自己心滿意足的那個素材。一城湖光半城景的銀川如此,葡萄文化特色小鎮的同心縣亦然,憑借著“上車趕路、下車取景”的精氣神,我又獲取了云計算“點沙成金”的“中衛密碼”圖譜,拍下了“紅、黃、藍、白、黑”寧夏“五寶”爭奇艷斗圖和煤山賀蘭、鹽山賀蘭、生態賀蘭等精髓畫卷!
篳路藍縷一甲子,塞上寧夏譜華章。一村一美景,一鎮一特色,一山一生態,一市一產業,正是因為之前千挑萬選的“眾里尋他千百度”,才有了創作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
輝煌成就變郵票元素,幾易其稿取舍的是與非
本套郵票的設計要求是完全展現新寧夏新發展,重點突出民生。由于可用素材內容太多,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一時心痛得難舍難分。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打造轉型發展先行區,如何選擇表現角度?從“寧夏小巨人集團”到“吳忠儀表”,技術高精尖、生態環保效益好怎么表現?回鄉文化、西夏文明如何體現?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西部云基地、寧夏新智慧城市、創新科技產業如何選擇素材?表現幸福生活指數的大把鏡頭如何取舍?雖然收集到的原始素材十分豐富,可以選擇的余地較大,但又不能面面俱到,必須做出取舍。我絞盡腦汁地反復斟酌,最后忍痛割愛選擇了最能表達主題思想的部分元素,以達到郵票主題突出、畫面完整的效果。在近半年的創作時間里,為了盡可能深刻、全面地表達郵票的內涵,我在不斷取舍、不斷增刪中幾易其稿,最后確定了全套3枚郵票的圖案元素。
郵票均采用矢量繪圖手法進行設計,郵票畫面以多層次的構圖方式,緊扣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三個主題進行表現。
第1枚“創新驅動”:選取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西部云基地、寧夏新智慧城市等創新科技產業作為主要元素,以高端數控機床制造等為代表的軍民融合產業、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和風力發電等為代表的能源產業,表現了寧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嶄新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腦中的小圖標包含寧夏主要產業:小巨人機床、3D打印、云計算、閥門等,體現了近年來寧夏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取得的矚目成績。
第2枚“脫貧富民”:通過寧夏黃河兩岸生態移民搬遷的閩寧鎮原隆新村居住區以及優質糧食、蔬菜、枸杞、葡萄、硒砂瓜、灘羊等寧夏特色產業和希望小學、醫療保障等元素來表現寧夏回族自治區脫貧富民的主題內容,以此展現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強化社會保障等政策實施上實現地區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豐碩成果。具體來說,以閩寧鎮原隆新村民居為原型,表現了寧夏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工程;寧夏特有的硒砂瓜、枸杞、灘洋等表現了自治區通過特色產業精準扶貧;整體展現了寧夏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同慶節日的喜悅和團結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信心。
第3枚“生態立區”:郵票以賀蘭山、六盤山生態安全屏障為背景,以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城市新貌及回漢人民和諧生活為主要元素,意在展現寧夏在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等生態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體現寧夏生態優美、綠色發展、產城融合、人水和諧的沿黃生態經濟帶,以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構筑展現寧夏天更藍、山更美、空氣更清新的宜居生態。票圖以象征寧夏人民堅毅、勇敢品質的馬蘭花和銀川城市一隅為前景,結合自治區生態命脈的賀蘭山、六盤山、黃河及濕地等元素,描繪了一幅“塞上江南”的山水圖畫,呈現了寧夏堅持生態立區的美好前景。
送審付印后的輕松與忐忑
設計定稿送審付印后,我感到全身心得到了釋放。但在輕松之余,忐忑之情又溢于言表,總覺得還可以再深挖些內涵、再多囊括些郵票元素。雖然我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郵票的設計上,借鑒了新表現手法來進行嘗試,但這種嘗試還與心中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相差甚遠,還需要在今后的創作中深入思考并付諸實施。在此也非常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武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