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令人震驚啦!《吳冠中作品選》大版只有8枚票,這應該是2005年大小版合二為一以來最小的大版。20年前的大版大多40-50枚,第一輪生肖甚至還是80枚的超大版,畢竟那個時候與現在不同,郵票是用來使用的,不是專門收藏的,大版大一些,有利于節約紙張。而現在的小型大版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其實從2000年開始部分郵票就采用了全張20枚的版式,但當時大部分郵票還是40-50枚的大版,某些郵票規格較大的大版為28-32枚。如2000年年底發行《君子蘭》郵票,30×40毫米,非連票,按照當年大部分版式應該是40或50枚大版,但實際為20枚大版,但隨后發行的《古鐘》又改回了40枚大版。可見20枚大版只是實驗性的出幾套熱門題材,并不普及。
2001年20枚大版逐漸增多,絕大多數郵票都是20枚大版,但某些票如生肖32枚與第二輪保持一致,聊齋(一)24枚,雖然也算不上傳統的大版,但還是比20枚多了一些。這一年傳統的大版僅發行了2套,《端午節》和《建黨80周年》均為40枚大版,2001年也可算作是對傳統大版的告別。
2002年開始可以算作20枚及其以下大版的元年,全部郵票都是小型化大版,40-50枚的大版在這一年銷聲匿跡了。而且全年的版式并不統一為20枚,根據排版和郵票規格的不同花樣也不少。如《八大山人作品選》15枚、《汝窯》19枚、《聊齋志異》(二)22枚、《麗江古城》24枚、《世界杯》16枚等,《武術》12枚,版式靈活多樣,并不拘泥于20枚的標準大版。
2003年由于實行每套票都要發行小版的政策,大版的版式相對固定了,花邊也銷聲匿跡。絕大部分套票都是標準20枚白邊大版,50*30毫米的部分為16枚,這樣的策略實行了2年。2005年郵政繼續改革,大小版合二為一,除了生肖票還發行小版外,其他郵票一蓋無版式二。也是在這一年的大版花樣最多,不少大版和之前的小版一樣,一版2套的情況時常發生,這也使得這一年大版存世量最多,而單套票反而變少。8枚大版隨處可見,反而20枚的標準白邊大版這一年卻沒有出現。
2005年的策略并未使得這一年郵票有較好的市場表現,反而由于大版滿天飛,還使得眾多大版打折。再加上這一年發行量和2004年差不多,并未有太多降幅,最終郵政在2006年恢復了傳統16-20枚大版的發行。而小版也和2004年一樣繼續發行,并非每套都有,而是選擇十套左右發小版。2006年還首次實行了大版預訂制度,下發的套票全部破版,這也使得完整大版的數量空前減少,再加上這一年發行量首次降至800萬以下,帶來了一波行情,大版價格成為編年最高。這一年的大版依舊秉承傳統,很少有大版出一些花樣的,16或20枚成為標配。但由于發行量減少,如《烏蘭夫》發行量690萬,而大版是20枚,也就是34.5萬版,減去破版存世量不足15萬,正是由于發行量稀少,才使得此票成為編年票的翹楚。
2007年后發行量不斷上漲,尤其是2015-2017三年發行量幾乎翻了一倍。大部分大版依舊保持傳統,即16或20枚的大版設置,根據郵票的規格略有所不同。偶爾一些郵票因為特殊的規格,或是連票設計,版式有所變化,加一些花邊,但只是少數。這期間有幾年帶花邊的小型大版多一些,尤其是2012-2013,差不多占了一半,出現了不少12枚的大版。但2014之后可能是為了突出小版特色,正規的16或20枚的白邊大版更多一些。2018-2019不少大版雖然是白邊,但12枚的多了起來,主要是由于這兩年減量比較多,為了增加大版供應量,促使大版越來越小了。
2020年已經公布了5套票的發行量,和去年相比發行量進一步下降,最低量已經降至720萬。而已經公布的4套票大版,除了生肖和之前幾套保持一致為16枚大版外,其他3套分別為12,12,和8枚大版。隨著2020年郵票發行量逐漸縮減,大版可能也會越來越小。今年恐怕連16枚大版也罕見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