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和紀念幣是目前收藏門類中門檻最低的項目。郵票按套或枚計算,最低只需1.2元,或是150元左右可以預訂一年郵票,即使郵政年底推出的年冊也不到200元,可以說一年僅花費一二百元就可以搞收藏了,還是蠻便宜的。紀念幣面值5元或10元,雖然比郵票面值高,但每年的枚數少,一年僅發行2-3枚,收全了,也僅二三十元,當然如果按卷收,就要貴多了,但一年下來六七百元也夠了。郵票和紀念幣的收藏最具有大眾化的特點,和金銀紀念幣動輒四五千元上萬元的售價比起來,簡直就是白菜價了。
共同點
1、絕對權威性,郵票是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發行,紀念幣是央行發行,都是非常官方的,相當靠譜。
2、限量發行,郵票和紀念幣在發行之前就會公布發行量,郵票發行量六百多萬到八百多萬不等,紀念幣1.2-2億不等。限量發行,不再版,也注定其收藏價值較高。
3、帶有面值。郵票的面值80分,1.2元,1.5元,3元,6元不等;紀念幣1元,5元,10元不等,紀念鈔高一些,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只要有面值那就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充當錢來使用,具有一定的流通性。
4、都是可以預訂的。郵票的預訂由來已久,已經有快四十年的歷史,近幾年網廳還可以提前預售,郵局自取,發行當日郵局和網廳都有零售;紀念幣從2015年開始實行預約購買,從每人預約最多3枚到20枚。這些措施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群眾的購買和收藏。
差異點
1、紀念幣銀行可以回存,目前全國各地的銀行都開展了回收紀念幣的業務,所以紀念幣有面值保障,理論上不存在打折的風險;而郵票則沒有這個保障,郵局是不會面值回收郵票的,郵票更像是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換。再加上郵票的結算方式和銷售模式的特殊性,郵票打折已經成為常態。
2、使用范圍不同。根據規定,流通紀念幣是可以當作人民幣來使用的,但實際上紀念幣根本花不出去,一般商家不認得,沒人會收,這也使得紀念幣成為無法流通的流通幣,但好在銀行能回存。郵票的使用場景就是寄信,可以寄平信和掛號信,但包裹則是得分郵局,有的郵局可以寄,有的不行,而且包裹僅限普包,特快專遞是不讓貼票的。紀念幣雖然可以流通,但實際上由于央行缺乏宣傳和管制,根本流通不了;郵票雖然使用場景有限制,但還是可以使用。
3、收藏群體的數量不同。原先郵票收藏者眾多,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收藏的第一大門類。近幾年郵票發行量巨大,而消耗越來越少,打折票越來越多,使得不少集郵者退坑,卻幾乎沒有新鮮血液加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紀念幣收藏者現在遠多于郵票,和郵票收藏群體部分重合,一般大部分集郵者也會集幣,但集幣的未必集郵。從郵票發行量六七百萬,紀念幣一兩億就可以看出,這兩個門類的收藏者數量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預測集郵者大約70萬,集幣者大約300萬。不過近十幾年來收藏市場普遍疲軟,各種門類的收藏者都不同程度的減少。1997年1700萬的集郵大軍已經成為歷史,不可復制。
無論是郵票還是紀念幣目前已經成為郵政和央行的圈錢手段。郵票雖然還能使用,但使用場景和范圍嚴格的受到限制,況且隨著手機的普及,寄信逐漸淡出視野。紀念幣雖然理論上是可以面值流通,但顯然央行并不想推動其流通,就連地鐵站、火車站等都不收紀念幣,更何況那些小商小販。雖然是可以回存銀行,但并非全部銀行都收,而且并不方便,最終絕大部分紀念幣還是壓箱底了,回存量連5%都沒有。只要不消耗、不流通,對于郵政和央行來說就是穩賺。郵票的印刷成本一枚不到一角,售價1.2元;10元紀念幣成本應該不到3元,正因為如此,兩家都樂此不疲!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