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開始重新啟動古代繪畫題材,之后幾乎每年都有發行,算是比較穩定的系列。古代繪畫是比較熱門的系列,在各種題材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地位。
版式方面,從古代繪畫第一套1984年的《簪花仕女圖》開始,版式就多種多樣,并不拘于一格。《簪花仕女圖》大版28枚,在當時屬于規格比較小的大版,大部分都是40-50枚。到了編年票時代的古代繪畫隨著品種的增加,版式的種類也更多了。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1、套票小版
套票小版首次發行于2004年的《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此畫太過出名,在此之前已經立項多次,由于印刷技術等問題均未發行,終于2004年在引進了當時比較先進的膠雕印刷機后才得以發行。采用套票小版的形式,每版一套,非常大氣,廣受好評。第二年又發行了十大名畫中的《洛神賦圖》,版式和《清明上河圖》類似。2017年《千里江山圖》也是采用了這樣的版式,可惜發行量高達1600多萬,至今依舊打折。套票小版的形式類似于小版張、小全張,對于套票的價值而言更具優勢。
2、兩套大版
這個品種比較少,目前僅于2010年發行十大名畫中的《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之后沒有使用這樣的版式。其實此版式就是將兩個套票小版印在一個版面上。當然《富春山居圖》的枚數僅6枚,即使兩套在一個大版上,大版也不會太大。對于6枚套票來說,采用這樣的大版形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原以為今年的《姑蘇繁華圖》會使用這個版式發行,結果并不是。這樣的版式對于套票和大版都是雙贏的局面,大版數量比套票小版少了一倍,套票同時也會減少。
3、6套兩枚拼版
首次使用拼版的古代名畫是2011年發行的《八十七神仙卷(局部)》特種郵票,這樣的拼版不倫不類,典型的為了增加大版數量而想出的折衷做法。今年的《姑蘇繁華圖》也是這樣的版式。其實有了《八十神仙卷的》前車之鑒,為何還要用這樣的雙輸版式呢?主要是因為姑蘇推出了短腿品種長卷版,是連票設計,郵政怕大版連票設計影響了短腿的銷量,于是就改成了最差版式。這樣的版式對于大版而言顯得很別扭,套票撕不出順邊的四方連。目前唯一的《八十七神仙卷》已經發行了十一年,依舊打折,而且是套票和大版一起打折。
4、3-5套連票大版
這樣的版式用于連票的設計,第一款是1990年發行的《韓熙載夜宴圖》,套票為5橫連,大版是4套總計20枚。這樣的版式典雅、大氣,很受集郵者的喜愛。2014年《浴馬圖》、2015年《揮扇仕女圖》、2016年《高逸圖》、2021年《五牛圖》都是采用這樣的版式。只要大版小于5套(含5套),就可以給完整大版的政策,使得這些套票大版也更加易得。整套郵票僅一版,更加利于交易和欣賞,雖然數量比6套大版多,但市場表現更好,即便是發行量很大的2014-2016年的幾套古畫郵票,由于使用了這樣的版式,套票都在面值附近,并未深度打折。
5、10-12套大版
這就屬于傳統大版的范疇了,套票分版印刷,如2013年的《搗練圖》大版10套、2018年的《四景山水圖》大版12套、2019年的《五岳圖》大版10套。這種大版的好處是大版的數量少很多,但由于大版的套數較多,套票的發行量不可能太少,因為還要保證大版冊以及產品冊用量,只要大版套數超過10套,發行量最少也得750萬以上。最近幾年為了減量,這樣的分版式大版越來越少了。由于大版數量少,所以大版價值更高,而套票反而打折,形成了兩個極端。
6、雙連套票版式
古代名畫雙連套票一共發行過2套,分別是1995年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和2006年的《神駿圖》,這些名畫原本都是比較短的,沒有必要設計成3枚以上的連票,實際上如果發行小型張更加合適,套票的話只能2枚連印了。1995年的《虢國夫人游春圖》采用了16套大版,整版32枚的版式,和當時還比較流行大版式相符合;2006年時大版已經變小,《神駿圖》大版套數變成了8套16枚。這樣的版式比較普通,其他題材的雙連票也都是這樣排版的。
這就是目前古代繪畫題材的版式,其實套用到其他題材依舊成立。古代繪畫題材是最熱門的品種,版式上的變化也比較多。在如今減量的大環境中,為了能夠保留更多的大版數量,大版所含套數勢必會越來越少。將來是否能有更新奇的版式出現,我們拭目以待。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