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起源于美國,由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的杜德夫人,提議設立。杜德夫人的母親在她十三歲那一年時去世,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在美國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中,獨自一人、父兼母職撫養六名子女長大成人。斯馬特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功勛彪炳,他在妻子過世后立志不再續弦。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細心特質,讓她更能體會父親的辛勞。斯馬特白天辛勞地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料家務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過幾十年的辛苦,兒女們終于長大成人,當子女盼望能讓斯馬特好好安享晚年之際,他卻過度勞累而病倒辭世。1909年那年,當杜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后,她特別地想念父親;直到那時,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并不亞于任何一個母親的辛苦,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觸,她心里想著:為什么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紀念父親的節日呢?之后,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開始推動設立父親節的運動,不久得到各教會組織的支持;她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提議,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于是美國華盛頓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舉行了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聚會。女權運動者簡.亞當斯得知多德女士關于設立一個與母親節等同的全國性節日這一想法后,頗為贊賞并為父親節的確定作出了貢獻。
1924年,美國總統科立芝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國的節日;1966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宣布當年6月第3個星期日,也就是斯馬特的生日為美國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的六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的父親節,并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父親節的這天,子女們一早起來,自己動手為父親做一頓豐富的早餐,并親手端到父親床前。孩子們還要制作些精美的小禮品送給父親,并在胸前紅玫瑰表示對健在父親的愛戴。
我國沒有設立全國性的父親節,我國臺灣省則把8月8日定為父親節,并于1999年8月8日(俗稱爸爸節)發行《父親節》紀念郵票1套2枚,面值為新臺幣5元、30元,發行量260萬套。5元郵票主圖是兒女贈送節日禮物給父親;25元郵票主圖是父親在教孩子練習自行車。兩枚郵票構圖既突出了兒女孝敬父親,更表現了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平心而論,該套郵票設計上并不精彩,可是卻深受集郵者與非集郵者的歡迎,里面或就是愛的力量使然。(臺灣省父親節起源,要追溯到民國時代。民國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聞人所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紳,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并且八月八日的兩個八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是“父”。)
中國郵政于2015年6月13日發行《感恩父親》特種郵票一套1枚。此套郵票是中國郵政發行的刮出祝福郵票,刮開郵票內粉色氣球的覆蓋層,可顯出感恩父親的祝福語。祝福語共四條,分別為“爸爸,我愛您”、“父愛如山”、“祝爸爸平安幸福”、“爸爸,您辛苦了”。每枚郵票印制一條祝福語,每條祝福語在郵票“版式一”中各出現4次,在郵票“版式二”中各出現2次。
世界各地父親節日期
2月23日:俄羅斯
3月19日:比利時、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圣約瑟日)
5月8日:韓國(雙親節)
5月21日:德國
6月5日:丹麥
6月第一個星期日:立陶宛
6月第二個星期日:奧地利、比利時
6月第三個星期日: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厄瓜多爾、法國、印度、愛爾蘭、日本、馬來西亞、馬耳他、墨西哥、荷蘭、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菲律賓、新加坡、斯洛伐克、南非、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委內瑞拉、津巴布韋
6月20日:保加利亞
6月23日:尼加拉瓜、波蘭
7月最后一個星期日:多米尼加共和國
8月8日:中國臺灣
8月第二個星期日:巴西
9月第一個星期日:新西蘭、澳大利亞
11月第二個星期日:愛沙尼亞、芬蘭、挪威、瑞典
12月5日:泰國(普密蓬·阿杜德國王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