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在“在一方”賈大姐博客里見到一枚1996年朝鮮《揚州二十四橋》小型張極限片,這枚小型張是朝鮮為中國郵政100周年而發行的(商業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靠郵票掙外匯的國家紛紛把目光盯上了中國,發行了一大批的所謂“外國郵票上的中國題材”郵票。當時中國極限集郵者也興起一股制作此類郵票極限片的熱潮;片源一般均取自中國內地出版的自然明信片(這類郵票題材都是熱門題材,明信片不難找)。銷戳基本上有2種:一種是外國郵票在中國首發時外國郵政刻制的紀念郵戳,比如賈大姐那枚“揚州24橋”極限片銷的就是這類戳;另一種是北京1996年亞洲郵展或北京1999年世界郵展期間各國郵政刻制的紀念郵戳,我的這枚“揚州24橋”極限片銷的就是1996年亞州郵展朝鮮紀念郵戳。
現在國內極限集郵者更加理性了,已認清當初這種所謂的“外國極限片”檔次較低,收集的人不多,這種片的價位也降下來了。不過這類極限片也見證了中國極限集郵發展的一個階段,留一些做為紀念也是不錯的,我就買了一些作為紀念。
上圖朝鮮這枚《揚州24橋》小型張選取的是江蘇揚州瘦西湖24橋景色,片源為中國的明信片(估計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版的),片表面有一層覆膜。片和票比較和諧。
下圖是用1998年中國和瑞士聯合發行的《瘦西湖和萊芒湖》郵票中“瘦西湖-二十四橋”郵票制作的。片源為票前片(“玫瑰”普資片加印),銷郵票發行首日江蘇揚州“二十四橋景區”風景日戳;票片戳三位一體,相當對位。
這兩枚極限片上所貼的郵票出世只相差2年,朝鮮郵票采用攝影作品,中國郵票采用工筆畫,用不同的藝術手法反映同一個風景名勝,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把中朝這兩枚極限片放在一起欣賞,透過兩國郵票的差異,票片之間的和諧,您是不是也領略到極限集郵之美?來源:淮水極限客http://blog.sina.com.cn/huainanli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