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30日,我國發行了T36《鐵路建設》郵票一套3枚。其中第2枚的畫面名稱是“鐵路新線”,描繪的是一段鐵路的高架橋。這座橋位于何處?《由海航標》(內蒙古人民出版社)說“圖中鐵路橋是成昆線上的一座矩型高懸橋。”,但并未說明是哪座橋。《中國集郵百科知識》(華夏出版社)說“圖案是成(四川成都)昆(云南昆明)鐵路南端鐵路線上一座矩型高架橋。”也未說明這是哪座橋。《中國集郵百科知識》出版過兩版,均維持此說。《新中國JT郵票指南》(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是最新的介紹JT郵票的圖書,此書并沒有吸收新的資料,對T36-2郵票上的鐵路橋,依然維持了《中國集郵百科知識》的說法。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山西太原的閆欽佑先生曾來無錫,他與我見面后,曾送我一組鐵路建設的極限片,其中就有用T36-2郵票制作的這枚極限片,片上蓋銷的郵戳是“云南祿豐·1988.4.15.12.·651221”編碼日戳。這個怎么和書上介紹的不一樣?我詢問閆先生,他告訴我,那些書上介紹的都不對,這個橋應該是位于云南祿豐縣的大田箐鐵路大橋。他說,我是鐵路系統的,我查的資料不會錯!我對他的說法深信不疑。后來,我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極限明信片圖錄》(學林出版社),里面也介紹T36-2是“成昆線的大田箐特大橋”(該書還介紹J8-鐵路郵票圖案也是該橋,這里按下不表)。至此,關于T36-2“鐵路新線”郵票圖案表現的是成昆線的那座橋已經水落石出:
大田箐大橋是龍川江上的一座鐵路特大橋,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黑井鎮附近,為繞避右岸地質不良而建,全長 1165.94米,為全成昆鐵路第二長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八師三十六團擔任修建。(這個介紹來自網絡)。
按說,關于這個郵票的問題到此基本算是解決了。但是,我還是繼續在發現問題:
其一,關于大田箐大橋的介紹,我查到的最新資料是:“全長1165.94米,為全成昆鐵路第二長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極限明信片圖錄》里介紹“T36-2郵票主圖描繪了成昆鐵路南端鐵路線架設的墩式高架橋,這是成昆鐵路最長的大橋——大田箐大橋,在云南祿豐縣龍骨甸車站和黑井車站之間,全長1100余米”。兩種資料,兩種說法,該信誰的?我想,后者出版于1999年,而前者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網絡資料,當然應該是前者準確。大田箐大橋應該是成昆線的第二大橋而非最長的橋。
其二,閆先生送給我的“大天箐大橋”極限明信片的載體出自《鐵道兵攝影作品》,加上它的畫面與郵票角度一致,我對其是愛之有加。最近,我在網上搜索“大田箐大橋”的圖片時,意外的發現網絡上展示的該橋圖片也與這個明信片圖案相似,但角度正相反,而且幾張圖片都是這個角度,當然也有其它角度的。我當時看著第三圖就覺得眼熟,懷疑它是大田箐大橋極限片載體的原照片,因當時極限明信片不再手邊,無法對照分析。回家后,我找出大田箐大橋極限片原件與網絡照片反復對照,確定照片的確就是那張明信片的原圖!我利用圖片軟件將其翻轉180度,并按照明信片的圖案對照片進行了剪裁,得到了一張與大田箐大橋極限片完全相同的照片,至此,我確信大田箐大橋極限片載體是這張網絡圖片的鏡像片,出版這個明信片時,編者(或者作者)對照片進行了裁剪!上面的紅字部分可以佐證:“大田箐大橋·····為繞避右岸地質不良而建”,這里的右岸應該是右側的山地而非平地,因為整個大橋就是架設在平地上的。大田箐大橋極限片載體原照片的拍攝者應該是站在江邊的某個位置拍攝的這張照片。
其三,大田箐大橋極限片的郵票與明信片圖案之間是方向一致的,那么,是不是郵票也是按照這張照片設計的?或者說,郵票是按照明信片圖案的大橋設計的?這有待于繼續查證。以目前的情形看,有這個可能!一切都有待于實物依據或者是設計者的介紹,在此只能作此揣測。這是一個新的有待于證實的課題。
新中國設計發行的很多泛指題材的郵票,有不少類似于“大田箐大橋”這樣需要解開的“迷”。經過極限集郵者及有關集郵者的努力,已經解開了不少這樣的“迷”,但仍然需要集郵者尤其是極限集郵者們繼續努力、繼續探索和挖掘!作者:曹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