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賣店的定位分析為一個“統一品牌、統一開發、統一價格、分散銷售”的網絡。如果是這樣,專賣店將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典范,“德勝”的昨天將是專賣店的明天,毫無前景,最后難以收場。專賣店只有解放思想,賦予新的寓意與職能,才能煥發生機。市場的升級換代是大趨勢。但朝哪個方向發展,是社會各界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單純追求建筑結構大、裝飾豪華不能解決問題,單純改善服務也不能滿足需求,郵市傳統的實物交易方式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瓶頸。當今郵市出現的代理托管值得社會各界關注,投資者時興不把郵品搬回家,這就是實踐基礎,也是專賣店的出路所在。
郵資票品市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實行集中托管,實現“非實物”交易、“無紙化”交易、非現場交易。專賣店要站得更高,適應郵市文化性和投資性的雙重特點,從交易方式創新入手,發展“非實物”交易方式,克服傳統交易的弊端,解決信用風險,振興郵市指日可待。如何實施這個設想,提出以下建議:
一、設立“郵票交易所”。把專賣店改造為區域性營業部,由交易所直管,形成一個全國統一的郵票交易網絡。交易所交易品種全部實行托管,買賣就是轉托管。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郵資票品分銷服務,托管轉托管服務,集合競價和交易服務,資金結算服務等。交易所交易品種都是全品、標準的郵資票品,為防止品質問題,原則上只交易從發行渠道購進的品種。條件成熟后,可以受理全品、標準、已流通的票品托管、交易。營業部直接對客戶服務,辦理客戶開戶、郵資票品索回、買賣委托和資金存取等業務。
二、市場籌集資金。郵票交易所建設所需要資金可能不在小數,可以按照公司制吸納招募股份,由中郵集團控股、吸收其他社會資本參與,今后逐步發展為上市公司。
三、堅持科技優先。郵票交易所就是另類的“證券交易所”,要堅持高起點、現代化,緊跟時代步伐,把電子計算機技術應用到郵票交易中來。只有這樣,才能與股票市場形成競爭,人流、資金流、財富流才能滾滾而來。
四、創造良好環境。上世紀“開放集郵市場大討論”成就了88、91、97大行情,現在要從思想認識抓起,發動一個“集郵市場投資屬性大討論”,對郵票既有文化屬性、還有投資功能形成共識,確立集郵市場是第二大投資市場的地位,同時積極培育集郵市場,引導大眾逐步恢復集郵信心。
創新既是一種優良品德,又是一種出色的能力和過硬的本領,更是一種無聲的行動。我們希望專賣店發達!相信郵市能夠發達?。∑谕]愛好者和郵市投資者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