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票”
猴票價格的飆升,無疑是2010年最吸引集郵者眼球的事情。2010年是中國生肖郵票發行30周年,1980年發行的《庚申年》猴票在2010年的表現,不但引起了集郵者的關注,也引起了社會公眾的關注。猴票價格從年初的4位數,到年底已達5位數,昵稱“萬元戶”。全張猴票的漲勢更是令人心跳,2010年5月12日香港嘉德拍出99.68萬的高價,2010年9月12日在香港又以突破百萬價格的115萬港元成交。
猴票價格的飆升,帶動了各輪生肖郵票及生肖小本票價格的持續上漲,同時也帶動了老票價格的上漲,整個郵市不斷升溫。
利用假猴票騙錢的事情在全國各地不斷發生,猴票“翻跟頭”的價格更是令制假手段不斷翻新。2010年3月16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針對市場上出現的“聯合國郵政首發世界十二生肖大團圓郵品”、非法制作發行的《生肖郵寶》發表聲明,提請廣大消費者注意。
在杭州2010全國郵展展出的兩部“猴票”郵集中,觀展者數出了100多只猴子,郵集價格達到百萬元以上。
猴票在2011年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值得繼續關注。
“世博”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舉行的上海世博會既是中國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許多國家為此發行世博題材紀念郵票,中國郵政陸續發行4套世博題材紀特郵票,并特別發行《/1》小型張四方連版張。上海市郵政公司專設世博郵政支局于3月18日開業,郵政編碼為201051;上海世博園郵政網點提前在4月20日營業。中國集郵總公司和上海市集郵總公司分別獲得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授權,推出多種世博題材集郵品,為世博特許商品,并有新視窗紀念封、木質明信片等多種新型集郵品亮相。
“大龍郵票”在130多年后重返“老家”,在天津館展出,“郵票王國”的列支敦士登館展出了一幅用5萬枚郵票拼成的山水畫,并在10月29日舉行“郵票日”活動。觀眾也可在日本產業館體驗“未來郵局”。
數以萬計的集郵者參觀上海世博會,上海郵友熱情接待了全國各地的郵友。文獻集郵研究會、網絡集郵研究會、蜀陵郵學會、東方封片戳研究會、東聯原地集郵研究會等一批民間郵會紛紛組織會員參觀世博和上海郵政博物館,舉行年會、學術交流、聯誼等活動。
上海世博會使更多的人認識郵票、了解集郵。世博推動集郵活動,功德無量。$$分頁$$
“國展”
為迎接中國2011年第27屆亞洲國際郵展,12月10日至13日,“杭州2010中華全國集郵展覽”在杭州圖書館舉辦,展出各類郵集303部1200框,另有集郵文獻83部。本屆國展規模大、類別全、水平高,展品獲獎范圍廣,涌現出了許多新人新作。
在全國郵展期間,分別召開了全國集郵聯六屆四次理事會、全國集郵聯宣傳工作委員會、全國集郵聯青少年工作委員會會議。
國展的框數能否更多些,給新人更多參與的機會;舉辦地點盡可能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展場位置更要考慮到交通便利,以吸引更多的參觀者;展場布置上更人性化些,展框距離、展場燈光亮度、展場溫度更適宜觀展。由此,全國集郵聯可否制訂一個國展標準,在具體細節上有可操作性,并且規范化。
“佳郵”
佳郵評選已連續舉辦了30屆,搭建了社會廣泛參與的一個大舞臺,已成為中國郵政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2010年4月18日第30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頒獎晚會在河北邯鄲舉行,《/1》獲最佳郵票獎;《/1》、《/1》獲優秀郵票獎;《/1》獲最佳設計獎;《唐詩三百首》獲最佳印刷獎。
本屆佳郵評選共收到有效選票551523張,其中網絡選票436799張,占79.2%;明信片選票114724張,占20.8%。與第29屆佳郵評選相比,總選票數翻了近一番,其中明信片選票減少17%,網絡選票則增加233%。網絡對集郵的影響可見一斑。
今年第31屆佳郵評選將增加手機短信一項,體現了佳郵評選的與時俱進。
對頒獎晚會模式,還需廣開言路,以求改變。頒獎嘉賓換以集郵家、集郵者、郵政模范如何?總之,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以吸引更多的集郵者、普通百姓參與其中。
“會員”
2010年12月10日在杭州召開的全國集郵聯六屆四次理事會披露,截止到11月,會員從年初的近155萬增長到近168萬,增長了8.47%。
會員是集郵協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到2012年全國會員人數突破200萬也是《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五年工作綱要(2008-2012)》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指標。全國集郵聯要求“各級郵協要明確發展目標,加強會員管理,不斷壯大會員隊伍”。2010年各級郵協常抓不懈的工作,使會員人數得以大幅增長,這個利好消息,鼓舞了各級集郵工作者。
從2007年的約122萬,到2010年的168萬,三年凈增會員46萬,數字里有沒有泡沫的成分呢?
會員的增長取決于諸多因素,會員的特供郵品便是其中之一。對每年會員特供郵品的設計、制作、下發,有關部門可謂絞盡腦汁,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外。如何保持特供郵品的光環,使會員有榮譽感,以此促進會員人數的增長,而不是相反,仍是擺在全國集郵聯和各級集郵協會面前,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課題。$$分頁$$
“郵王”
收集、研究中國紅印花加蓋系列郵票的丁勁松再次引起集郵者的關注。先是他的《中國1897年紅印花加蓋郵票》以95分的高分在5月8日至15日舉行的英國2010世界郵展中獲傳統類大金獎。該郵集曾于2008年9月參加全國郵展(南昌),獲大金獎加特別獎;修改后在2009年4月中國洛陽世界郵展上再次獲得金獎加特別獎。紅印花加蓋系列郵票中的“紅印花原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紅印花當伍圓倒蓋”、“紅印花小2分倒蓋兼復蓋”被稱作“華郵四寶”,亦稱“紅印花四寶”。丁勁松讓此“四寶”齊集于一部郵集中,殊為不易。
2010年8月又傳來丁勁松向香港林文琰購得紅印花小字“當壹元”四方連和大龍闊邊5分銀全張等華郵珍品的消息。當年周今覺用2500兩紋銀從費拉爾遺孀購得孤品紅印花小字“當壹元”四方連,使已流入外國人手中的清代華郵珍品,重回中國人手中,贏得了中國“郵王”的尊稱。1947年,“郵王”又以330兩黃金出讓給集郵家郭植芳先生,郭被譽為“新郵王”。1982年郭夫人以30萬美元轉讓給香港集郵家林文琰先生。這件被譽為“東半球最珍貴之華郵”,凝聚了幾代華人集郵家的愛國之情。
丁勁松向林文琰承諾郭植芳夫人當年所提條件:不售讓與外國人、也不交付拍賣,并說“我收集中國古典珍郵,原來純粹是個人愛好,現在感到是責任所在,與其說是擁有了它們,還不如說是一個守護者”。
丁勁松可謂“郵王轉世”,他的“紅印花”郵集在世界郵壇上再獲佳績,指日可待。
“郵會”
2010年掛靠在各級集郵協會下的民間郵會,依據各自不同的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辦郵報、出郵刊、開設網站,異常活躍。郵會間的“強強”聯合、“弱弱”聯合的創新活動,也表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多的領導參與民間郵會的活動,給予支持和肯定。民間郵會成為官辦集郵組織的有力補充,成為中國集郵從“集郵大國”到“集郵強國”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由于網絡的普及,民間郵會紛紛開設的“/1》、5月25日《/1》、9月3日《/1》、12月7日《/1》、12月12日《/1》。雖然增發套數不是近5年最多的(2006年4套、2007年5套、2008年7套、2009年9套),也比2009年的9套減少了近一半,但從增發郵票的發行時間上,可謂“從年頭增發到年尾”,且有3套郵票都是特種郵票。
《中國芭蕾——紅色娘子軍》的增發,使眾多集郵者在新年第一天便碰上見不到新郵票,寄發首日封的愿望落空。這套增發的郵票,志號排到一個月以后發行的2010-4《/1》之后,也透露了臨時增發決定時間之晚。
到年末又在6天之內,連續增發2套特種郵票,更是大大超出了集郵者的想象力,給年冊的設計、印刷造成很大的難題,也推遲了年冊的銷售。增發《中國資本市場》小版票,使預訂戶兩次補款,這在近30年的新郵預訂中,也是“頭一遭”。
2010年11月25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對“擅自變更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審定的紀特郵票發行計劃”要進行處罰,集郵者盼望《管理辦法》自2011年1月1日施行后,增發郵票的隨意性能有所改變;即使遇到突發事件而增發郵票,也盡可能及早公布郵票圖稿,改變“增發”一詞在集郵者中的“負面效應”。(王宏偉 沈慶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