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直播經濟”成為各地復工復產的新風景,這一當下主流信息傳播方式,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點贊”支持。習總書記在陜西考察工作時,曾親自為當地農產品“直播帶貨”,以至于“柞水木耳”一夜走紅全國。
集郵是一項賦予時代內涵與特點的群眾性活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集郵活動的發展一直緊跟各類互聯網社交方式的更迭而發展,從QQ集郵群的興起,到集郵博客、微博的盛行,再到如今集郵微信群、公眾號的普及,每一種新型社交方式的進步,無疑都對集郵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如今,網絡直播已經逐漸成為當下信息傳播的新力量,集郵如何快速融入其中,并占有一席之地,應當成為擺在集郵界面前值得思考的問題。
根據筆者的觀察,當前國內人氣較高的直播平臺,如抖音、火山小視頻等,但其中與集郵有關的內容相對較少,一方面說明各級郵政企業、集郵團體尚未完全挖掘直播平臺的傳播力,另一方面恰好也給集郵融入直播時代預留了充足的空間,大有可為。
筆者認為,相較于其他的網絡傳播方式,網絡直播讓原本靜態的事物動起來,受眾隔著屏幕依舊能夠擁有活態的視覺體驗,而且主播與觀眾可以實時進行互動交流,這也是其他社交平臺難以企及的。從媒體特點和契合受眾信息接受方式等方面出發,直播時代下的集郵傳播,值得進行如下的探索:
首先,相關集郵組織、集郵媒體可以整合資源借助直播平臺開通官方直播賬號,定期發布與之有關的小視頻,帶活直播賬號,起到吸引流量的作用,積累一定量的粉絲,擴大直播賬號的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小視頻的內容切不可單純以教科書形式“宣教”,應當加入網絡元素、適當鋪墊流行的“梗”,令集郵者既能得到相關的集郵資訊,又能眼前一亮,會心一笑。這樣的集郵傳播方式,相信可以在短時間內捕獲年輕群體的眼球,讓原本相對靜態的集郵方式得到蛻變。
其次,網絡直播應當持之以恒,讓集郵者有“追劇”的沖動。基于直播媒介的傳播特點,單憑簡單的視頻發布并不能完全鎖住“粉絲”的關注,更需要根據集郵者的興趣點開展直播活動,不過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粉絲就容易被其他的直播間“拐走”。直播內容的多樣化也是“吸粉”的關鍵,譬如直播全國郵展、佳郵評選活動,展現郵票設計、印制的過程,走進郵票博物館、主題郵局、郵票原地等等。通過高頻率、有計劃的直播活動,可以帶火直播間的人氣,提升集郵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此外,還應當有網紅的助力,或是培育集郵圈里的網紅主播。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網紅”,影響力不容小覷,其傳播效果往往令人意想不到。正如之前央視主播朱廣權與淘寶網紅主播李家琦合作的“為湖北拼單”帶貨直播活動中,歷時兩個小時的直播中,“國家級段子手”與“人間嗩吶”精妙絕倫的互動,吸引了累計1.22億的觀看次數,直播間點贊數1.6億,賣出了4014萬的湖北商品,“小朱配琦”瞬間成為網絡熱搜。由此可以聯想到,當前針對集郵面臨的老年化的“囧境”,亟需年輕血液的注入,而通過借助網紅的力量,或者培育一批年輕化、氣質佳的集郵主播,或將刷新年輕人對集郵的固有看法,提升年輕群體對集郵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培育新的集郵群體。同時,各級集郵業務部門,也可以利用網紅直播帶貨,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從長遠來看,隨著5G、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未來網絡直播傳播力必將進一步凸顯,集郵的“直播時代”已經到來。(文:倪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