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方寸之間,收藏雅趣,相信不少“70”、“60”后都不陌生;豪宅,高屋大宅,動輒百萬,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看起來兩者似乎并不相關,但是去年年底至今的一波郵市大漲,卻讓兩者之間畫上了“=”。如今在市場上一整版猴票,已經可在西安買一套豪宅了。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郵市泡沫可能已經很大了。
“賣得太快了,連我都沒看到票”
18日一大早,王先生就來到西安鐘樓郵局的柜臺前,“今年/1大小版還有嗎?”
柜臺里的女營業員很無奈地說道,“沒有了,6號就沒有了,只上了一部分貨,幾天工夫就賣完了。”
“那么,樣品還有嗎?”王先生還是不死心。
營業員兩手一攤,“都沒有了,給你說吧,賣得太快了,連我都沒有看到票的樣子。我是上頭天早班的,當時票還沒到,等我隔天再來上班,票已經賣完了。”
“今年生肖兔票大小版,面值分別只是24元和7.2元,才剛剛開始發行,但市場收購價已經分別達到70多元和35元左右。”西安市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喬羽如此說道,“對于那些倒票的,只要倒個手就有好幾倍的賺頭,郵政公司的票肯定早早被搶光了。”
事實上,往年生肖票雖然也會在春節前火一把,但是基本上漲幅都只有10%~20%,現在這個漲幅始料不及。
“十年了,沒碰到這么好的行情”
17日下午,記者在西安市西華門華山郵幣卡市場看到,雖然市場并不大,但是幾乎所有的攤位都在營業,前來詢價、選購的人進進出出,熙熙攘攘。
市場中,一份有關郵票市場報價、名為“京滬最新行情”的報紙,賣到2元一份。一位市場攤主笑言:“十年了,沒有碰到這么好的行情”“80年猴票現在什么價位?”記者向一位攤主打聽。聽到記者手中有猴票,攤主兩眼放光,連忙問道,“什么成色?帶來了沒有?”但聽到記者說是已經蓋過郵戳的票時,攤主嘆了口氣,“唉,那就值不了多少錢了,一枚也就值1000塊錢吧。要是沒蓋過戳、成色好的,起碼值一萬!”他豎起一根指頭,比劃著說道,“一整張就能賣100萬!”
另一位攤主則將手中的方連猴票藏在柜臺下面,在記者的軟磨硬泡下,才極不情愿地拿出來讓記者“開開眼界”。
“去年春節前后,當時的80版單枚“猴票”還只是在4000元左右,到了去年上半年就已經是6000多了,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就已經8000~9000元了,現在的市場價格是10900元,幾乎是一天漲100元。如果是整版的話,價格肯定會更高。”談及目前郵市有多火,《西安集郵報》主編駱延峰拿“猴票”舉起了例子。延峰對猴票相當熟悉,“1985年,當時的價格只有5元錢。”
喬羽則表示,“去年西安就有人收購過整版的猴票,一版是80枚,當時的價格是85萬,而今要在110萬元以上了。”
實際上,現在的市場不只是“猴票”,而是幾乎所有的品種都在大漲。“今年可以說是普漲行情,以前的垃圾郵票(發行量過大,無人問津的郵票)現在也都漲回了票面價,平均漲幅都在50%左右。”駱延峰告訴記者,“現在真是"垃圾變鳳凰",雞毛也可以上天了。”
西安郵市緊盯京滬行情
“西安郵市的火爆,其實是受北京、上海市場的影響。”喬羽告訴記者,盡管西安郵市的規模并不算大,但僅集郵協會的會員曾經就有7萬余人,相關愛好者就更多了。“實際上在本地市場交易類似猴票這樣的珍郵比較少,大多數都是直接拿到北京、上海去交易。”而炒家更是直接在網上交易,在柜臺交易的往往都是散戶。
說起西安的郵市,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封王畫館館長賈紹儉是最早見證者和參與者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期,西安鐘樓附近,一些集郵愛好者開始以票易票,這幾乎就是西安本地郵票市場的發端,從發展起來后,郵票市場一直就是漲漲跌跌、起起落落。”
據賈紹儉介紹,他所經歷過的真正大行情有兩次,一次是1991年,另一次是1997年,尤其是1997年那次令他印象深刻。“那年全國郵票市場都很火,西安也一樣,所有郵票平均漲幅都在40%以上,而率先漲起來的,漲幅最大的就是"猴票",它就是郵票市場的風向標。”但那輪行情并沒有維持多久,風險很快來臨,郵市幾乎以崩盤的態勢急轉直下。也就是在那時,他清空了手中所有的郵票,開始做名人字畫的收藏。但去年以來的這波行情依然讓他始料未及。
“郵市火爆,還是因“炒"”
“這次郵市的牛市行情應該是十年積累的噴發。”賈紹儉對于行情起因如此看待,“其實股市和郵市也是個蹺蹺板,現在股市很不好,肯定有很多資金又都流進了郵市。”據了解,西安股市當中就有相當部分的投資者,都是原先從郵市轉出來的。
面對郵市的火爆,也有郵商表示,這和人為炒作有很大關系。一位市場資深人士認為,從原先游資炒作綠豆、大蒜、生姜等等,到現在的郵市火爆,都是如此。“這郵市和股市是一樣的,就是一個“炒”字。”駱延峰如此介紹,“郵市里也有莊家,針對一兩個品種,很快就能炒起來。”
“郵市自1997年以來一直低迷,客觀上就有復蘇的要求。近期不少郵票在拍賣市場頻頻爆出天價,極大地鼓舞了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在房產投資前景不明朗的大背景下,郵票市場自然成了吸引投機資金的價值洼地。”資深集郵愛好者孫永強認為,郵市已經出現了整體復蘇的跡象。
采訪中,業內人士不約而同認為,本輪藏品市場突然發力,背后的資金推手不容忽視,反映出的還是大量民間資金有投資需求,紛紛涌入市場炒高了藏品價格。賈紹儉告訴記者,“收藏品投資目前很火,背后還是有熱錢在推動。”
賈紹儉認為,目前民間投資渠道依然太少,使得一些閑置資金涌入了藏品市場。“收藏品市場本來不大,對資金的要求相對較低,一兩個億在股市、樓市難有作為,但在收藏品市場里也許就能興風作浪。”
玩郵票要從集郵開始堅持長期投資
“肯定有泡沫,風險很高了。”喬羽如此看待當前的郵市,“不過春節前的市場,問題還不算太大,這有個節日消費的情緒在里面,而節后就可能開始擠泡沫了。”
賈紹儉認為,炒郵票和炒股票、炒房產相比風險只高不低,“股票可以分紅,房產可以收租,郵票本身不能產生任何收入,只能依靠后來者買入來變現、獲利。投資郵票應該從集郵開始,掌握一定郵票知識前不要投入過多資金,切忌盲目跟風炒作。”
孫永強對1997年郵市崩盤的情形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當時很多郵票價格一天就跌50%以上。大部分散戶的郵票根本賣不出去,成了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后接棒人,高價買入的郵票最終跌破面值,淪為“打折票”。
“包括郵票在內的藝術品收藏,需要較長的周期才能顯現價值,投資者才能賺到更多的錢。短期的炒作無論是對市場還是對投資者,都是一種短視行為,弊大于利。”賈紹儉提醒投資者,“現在郵票已經不是一線投資品了,投資者不能一時沖動跟風炒作。”
不過,喬羽表示,從長期看,郵票還是有投資價值的,至少要比儲蓄高得多,大的趨勢依然是上漲的,但是如果是期待短線獲利,那么風險可能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