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二十四節氣”有一種別樣的情結,這一切都緣于筆者所在的城市——安徽淮南是“二十四節氣”的最早記載地,西漢《淮南子》一書中就完整記載了“二十四節氣”。2010年淮南啟用了一套“二十四節氣”紀念郵戳,在為各地郵友寄戳的一年里,筆者不僅對“二十四節氣”由陌生到熟悉,甚至連《二十四節氣歌》都能倒背如流。漸漸地也開始對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的郵品產生了興趣。
去年陜西郵友給我寄了一枚咸陽市郵政局2010年版企業金卡,圖案是2010年年歷。我見年歷中把一年中的各種節假日、節氣均用紅字標注了出來,特別是標注有“二十四節氣”,令我十分喜歡。在仔細欣賞的時候,我發現這枚金卡上有一處節氣名稱標注錯誤,那就是在10月份的月歷里,第四行中的“霜降”被印成了“降霜”。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今天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
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在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霜降這天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而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文章來源我愛郵票http://www.e76bx47y.cn
綜上所述,“霜降”是節氣名稱,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會產生初霜;而“降霜”是一種氣象現象,兩者不可混為一談。“霜降”不是“降霜”,所以大家千萬別把“霜降”作“降霜”。(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