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行之際,《儒林外史》小說及其作者吳敬梓成了集郵界近期的熱門話題之一。鮮為人知的是,在吳敬梓的后代中,還有一位集郵家,他就是吳敬梓的7代孫吳南愚。
吳南愚,名岳,字行, 1894年生于江蘇揚州江都仙女廟。他自幼學習詩歌、書畫、金石,尤其擅長微雕,后隨父親吳仲容到北京,在父親創辦的“縹湘美術社”工作。他能夠在圖章的一側刻上一首七律或一篇幾百字的古文。有一本書叫《蕉窗話扇》,說吳南愚刻牙之神奇,能于指甲大的象牙片上刻數百字的古文一篇,以鏡窺之,居然亦具六法。據說他的力作《孔子與弟子研討學問造像圖及全部論語》,一面為7000余字的文字,一面為孔子與七十二賢人相貌各異的造像。他刻的《紅樓十二釵》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吳南愚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集郵家,主要收集中國郵票,重點是變體票和樣票。他是新光郵票會和甲戌郵票會的會員,并擔任甲戌郵票會北平通信處主任。1937年6月5日至7日,甲戌郵票會在河南開封舉辦第一屆郵展,吳南愚精選了100件郵品,代表北平集郵界參展。他的展品共有5類:1.錯印票品;2.漏齒票品;3.暫用票品;4.絨印樣票;5.紀念戳封。經過評選,吳南愚的展品僅次于名譽會長黃紹齋,獲得這次郵展的“第二獎”。據說,這是北京集郵界人士首次參加郵展獲獎,當然也是揚州籍集郵者首次參加郵展獲獎。吳南愚為了鼓勵郵人參展,還為每位參展者贈刻象牙圖章一方,以做紀念。
抗日戰爭爆發后,吳南愚的藏品全部損失。1937年8月,他攜妻牽子離開北平,后輾轉回到家鄉,而家鄉的住宅也遭洗劫,這使他深受打擊而心灰意懶。1942年,吳南愚中風后去世,年僅47歲。甲戌郵票會負責人趙善長聞噩耗后作挽聯一副致哀:
締文京國,歡聚南都,金石定平生,忍展諸孤傳訃告;
藝術超群,集郵先覺,汴梁憶嘉令,空教良友結愁思。作者:曹東輝